定位中
移动华律
网站导航
周春律师
专注于公司法律风险防控与处置
18570369130
咨询时间:09:00-21:59 服务地区

新公司法解读系列(二十三)新公司法下公司减资的法律要点分析

作者:周春律师时间:2024年08月12日分类:法律常识浏览:360次举报

新公司法解读系列(二十三)新公司法下公司减资的法律要点分析

       在本次新公司法新增规定了五年实缴制度后,预计将有众多公司通过减资后再完成实缴出资。同时,新公司法也进一步规范公司减资的流程,还新增了简易减资制度,为公司减资提供更为便捷的途径。那么,新公司法下公司减资有哪些方法呢?需遵循什么程序?违法减资又将面临哪些法律后果?




律师解答


公司减资是指当公司出现资本过剩、经营亏损或在五年实缴制下无法在法定期限内实缴出资等情形,通过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的行为。本文将围绕公司减资的方式、减资程序以及违法减资的后果来进行解读,以供探讨。


一、公司减资的方式

(一)一般减资

一般减资是实践中最为常见的减资方式,新公司法第224条对此进行了规定。与原公司法相比,新公司法对一般减资制度做了以下补充:

1. 新增公告义务
新公司法在224条第2款新增规定“公司在股东会作出减资决议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的同时,还需在30日内于报纸上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
2. 新增等比例减资原则及例外
(1)等比例减资
新公司法第224条第3款规定,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按照股东出资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相应减少出资额或者股份。即仅改变股东的出资金额,不影响股权比例。公司减资时原则上应遵循此规定。
(2)等比例减资原则的例外情形
与等比例减资相对应的为定向减资,通常是针对个别或少数股东的减资,减资后各股东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适用定向减资的情形包括:
① 法律另有规定
主要包括新公司法第52条规定的股东失权减资,第162条规定的公司出于减资目的收购本公司股份的情形;
② 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另有约定;
③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另有规定。

(二)简易减资

新公司法第225条新增规定了简易减资制度。简易减资制度本质上为通过减少实缴的注册资本来弥补亏损,即用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账户金额冲抵因亏损而呈负数的“未分配利润”账户,从而消除账面上的亏损,改善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且不会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关于该制度的规定如下:
1. 法定前提
公司出现亏损且使用公司的任意公积金、法定公积金和资本公积金弥补后仍有亏损。
2. 禁止事项
公司通过简易程序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的,不得向股东分配,也不得免除股东缴纳出资或者股款的义务。
3. 公告义务
公司通过简易程序减资的,无需通知债权人,但仍需在股东会作出减资决议之日起30日内在报纸上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
4. 利润分配限制
公司通过简易减资程序减资后,在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百分之五十前,不得分配利润。


二、减资流程

(一)一般减资程序

1. 董事会制定减资方案

根据新公司法第67条之规定,董事会拥有制定减资方案之职权,董事会在制定减资方案时,应明确减少注册资本的金额、减资方式、减资后各股权比例、减资后公司章程的修改等事项。董事会制定减资方案时,应有过半数董事出席并经出席董事过半数通过。
2. 股东会作出减资决议
新公司法第59条规定股东会拥有对公司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之职权,在股东会作减资决议之时,应当履行法定的召集、通知、表决等程序。并且股东会作出减资决议,应当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3. 董事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在董事会作出减资决议后,董事会应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以便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状况。
4. 通知债权人及履行公告义务
即公司自股东会作出减资决议之日起10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告。
5. 债权人要求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
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6. 与股东签订减资协议

以上事项完成后,公司还可与参与减资的股东签订减资协议,明确减资的相关安排。

7. 修改公司章程
公司减资后会给公司经营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公司需根据减资后的具体情况修改公司章程,主要包括公司减资后的资本变化、内部调整等内容。
8. 办理工商登记
减资程序完成后,公司还需及时申请工商变更登记。
(二)简易减资程序

新公司法并未对简易减资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实践中简易减资程序仍可参照一般减资程序进行,与一般减资程序相比,简易减资程序的“简易”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1. 无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2. 无需通知债权人;
3. 无需提前清偿债务或为债权人提供额外担保。
故建议减资制度的程序如下:
1. 董事会制定减资方案
2. 股东会作出减资决议
3. 履行公告义务
股东会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30日内在报纸上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
4. 与股东签订减资协议
5. 修改公司章程
  6. 办理工商登记


三、违法减资的法律后果

新公司法第226条新增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减少注册资本的,应当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1. 股东应当退还其收到的资金,减免股东出资的应当恢复原状;
2. 违法减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 此外,如公司减资使得公司对外偿债能力减弱的,债权人还可能要求股东在减资范围内对公司未能清偿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


第五十九条  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
(二)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三)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
(四)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五)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六)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七)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
(八)修改公司章程;
(九)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股东会可以授权董事会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
对本条第一款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六十六条  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
股东会作出决议,应当经代表过半数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股东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应当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第六十七条  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本法第七十五条另有规定的除外。

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股东会的决议;
(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四)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五)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六)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七)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八)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九)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十)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公司章程对董事会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第七十三条  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
董事会会议应当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应当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
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应当一人一票。
董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第二百二十四条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公司应当自股东会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按照股东出资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相应减少出资额或者股份,法律另有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另有约定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百二十五条  公司依照本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弥补亏损后,仍有亏损的,可以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减少注册资本弥补亏损的,公司不得向股东分配,也不得免除股东缴纳出资或者股款的义务。
依照前款规定减少注册资本的,不适用前条第二款的规定,但应当自股东会作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三十日内在报纸上或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
公司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减少注册资本后,在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百分之五十前,不得分配利润。
第二百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减少注册资本的,股东应当退还其收到的资金,减免股东出资的应当恢复原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周春律师 已认证
  • 18570369130
  • 湖南弘一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 入驻华律

    9年

  • 用户采纳

    42次 (优于96.73%的律师)

  • 用户点赞

    82次 (优于98.72%的律师)

  • 平台积分

    15582分 (优于96.93%的律师)

  • 响应时间

    一天内

  • 投稿文章

    128篇 (优于98.37%的律师)

版权所有:周春律师IP属地:湖南
技术支持:华律网蜀ICP备11014096号-1 个人网站总访问量:375682 昨日访问量:719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