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贷平台的借款人由于未及时还款,其通讯录联系人遭遇“狂轰滥炸式”骚扰的现象频繁发生,甚至有当事人遭遇威胁恐吓等经历,合法权益遭到严重侵犯。
一、他们怎么知道我的个人信息?
暴力催收乱象频发背后,是网贷平台违规、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特别是借款人的通讯录信息。平台过度收集信息,有些用户竟不知情。
暴力催收现象之所以出现,与网贷平台在对外借款时违规、过度收集借款人信息有关,特别是其通讯录信息。
某公司开发了一款网贷App,注册该App的借贷人需要先勾选隐私信息授权同意书等材料并填写个人银行卡账号、身份信息、紧急联系人信息等材料,并授权该网贷App获取收集通讯录信息、人脸识别权限等。
为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借贷人在签署相关文件或通过App软件填写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授权内容,弄清楚授权目的;要通过正规的网贷平台办理业务,一旦发现网贷平台故意泄露借款人的个人隐私,应及时向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等举报。
根据告知-同意原则,监管机构应要求网贷平台对获取借贷人的指定联系人信息条款以显著方式进行标注,告知获取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以及该信息会被提供给哪些机构和提供目的,取得借贷人的单独、明确同意。同时,应当在平台页面注明撤回同意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发现违规获取信息的投诉路径。
二、遭受暴力催收怎么办?
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加违法犯罪成本。公民也要增强保护意识,不要随意注册不明网络平台,不要使用不正规的网贷平台。对于必须提供个人信息的平台,在达成使用需求之后,及时删除或修改注册信息,同时对骚扰电话、短信等信息截屏或录音保存,方便日后投诉或报警。投诉网贷暴力催收可以拨打银监会电话101-66279113,还可以拨打12315.
三、暴力催收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为治理暴力催收,我国相关部门作出了诸多努力。例如2017年实施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2018年发布的《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2024年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均提出严禁对消费者进行暴力催收。
“两高两部”2019年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纠集、指使、雇佣他人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强行索要债务,尚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实施非法放贷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应当按照非法经营罪的规定酌情从重处罚。
刑法修正案(十一)也明确:使用暴力、胁迫的方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恐吓、跟踪、骚扰他人,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此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今年5月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从实操层面对催收行为和催收行业提出诸多要求。例如,双方未约定催收时间的,催收作业不应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催收。在信息保护层面,“爆通讯录”的行为被明令禁止。该指引还提出,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只向债务人催收,不应向联系人催收。
尽管国家已有相关法律和行业规范,对暴力催收加强打击治理,但受访专家认为,由于刑事处罚的滞后性与局限性以及指引性文件的非强制性,实践中要想根治暴力催收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四、如何避免陷入网贷的漩涡?
对公众加强消费观教育。很多暴力催收存在于不正规的网络贷款平台,而一些人之所以使用这类平台,往往是因过度消费、频繁贷款导致征信出现问题,或被这些平台的便捷操作、低息优惠等条件诱惑,而忽视了这些平台潜藏的陷阱。
开展普法宣传及消费观、金钱观教育,使公众明白过度消费、盲目网贷带来的负面影响,明白暴力催收的违法性,了解举报、投诉、控告渠道,在面对暴力催收时能够及时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权利受到侵害,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上一篇
还款计划范本下一篇
657人看过从银行贷款后再借给他人,借款人不还钱怎么办?
184人看过一文读懂夫妻共同债务的相关法律问题
336人看过明知道对方没钱可还,还要不要去起诉?
1503人看过民间借贷纠纷中,实际收款人或出借账户人是否需
304人看过一文读懂民间借贷利息问题
314人看过最新民间借贷中债务人不还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