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移动华律
网站导航
刘豫光律师
刑事辩护、保险理赔
13525776100
咨询时间:11:00-21:59 服务地区

15、离婚时房子如何分割?

作者:刘豫光律师时间:2020年03月03日分类:律师随笔浏览:314次举报


离婚时房子如何分割?

夫妻离婚除了纠结于如何证明感情破裂,孩子抚养权的归属之外,最在意的就是财产,尤其是房子如何分割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房子是夫妻财产的最大承载体,爱之深恨之切,夫妻双方都想在离婚时实现自己权益的最大化,各自都在穷尽人生智慧,企图达到占不到便宜也不能吃亏的目的。夫妻双方经过长久的协商无果,他们到法院诉讼离婚,希望法官能够公平公正地对房子的分割做个最后的了断。

既然到法院离婚,就应当按照法院的规矩办事——那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都必须有证据证明,让法官相信你说的是真的,然后,法官才能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法律依法裁判。那么,法律在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上是如何规定的?

目前,我国关于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主要依据《婚姻法》、《婚姻法司法解释一》、《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及其他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房屋的权属状况复杂、购房款来源多样化,房屋的分割成为财产分割的难点,现笔者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实务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如下:

1、房子一定是夫妻共同财产,否则无法分割。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就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且登记于双方或者一方名下。一方婚前承租的,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房屋权属登记在一方名下,应认定夫妻共同财产。这种情况下,不考虑谁对购房款的贡献大小,诉讼离婚分割财产时还应当照顾女方的权益。

2、夫妻财产分割可以按照双方的约定:对于高净值家庭适用,普通家庭无法适用,结婚时就想着离婚时财产如何分割,确实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是,亿万富豪嫁女或娶妻,往往有大额的财产转移,他们不相信爱情更相信规则即法律,根据法律规定事先对财产做出筹划是明智之举,我们可以看到:富豪们不但拥有巨额的财富,还有超前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约定一方将其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如果没有办理变更登记,原所有人的一方可以撤销赠与。该房产还是属于原所有人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再分割。

4、父母出资赞助其子女购房登记于其子女名下,视为其子女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予分割。 双方父母都出资赞助购买房屋登记于双方或一方子女名下,离婚时按照出资份额按份共用予以分割,双方另有约定除外。

5、婚前签订购房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房产登记于其名下,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按揭贷款,离婚时有约定按照约定处理。如没有约定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法院可以判决为该房产归登记一方,未偿还贷款为其个人债务,共同还贷的款项及其相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按照照顾女方的原则,由产权登记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6、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用共同财产以其一方父母名义购买的优惠房,产权登记于一方父母名下,离婚时不予分割。夫妻双方的出资,作为夫妻双方的债权处理。

7、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按揭贷款购买的房产,用共同财产偿还银行贷款的,因其所有权归属的特殊性,视为没有取得所有权或者没有完全取得所有权,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有当事人使用。也就是说,仅有购房合同没有房屋产权证的房屋,任何一方都不能主张产权,而可以主张使用权。

8、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的房产,离婚时对于房屋的价值及归属无法达成协议时,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双方都主张房屋所有权且同意竞价取得,价高者得;一方主张所有权的,由评估机构对房屋的价值做出评估,取得房屋产权的一方给与另一方相应的补偿。双方都不主张产权,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拍卖房屋,就所得价款进行分割。

    上述8条房产分割规则,就想数学中的8个公式,可以解决大部分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多样,用有限的法律语言涵盖所有的法律问题非常困难,法院在处理房产分割时,会遇到个别案件没有相应的法律来对应,所以,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法官的法律智慧就是做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

 


刘豫光律师 已认证
  • 执业15年
  • 13525776100
  • 河南团结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 入驻华律

    12年 (优于76.09%的律师)

  • 用户采纳

    3次 (优于84.06%的律师)

  • 用户点赞

    6次 (优于92.23%的律师)

  • 平台积分

    10109分 (优于95.42%的律师)

  • 响应时间

    一天内

  • 投稿文章

    86篇 (优于96.24%的律师)

版权所有:刘豫光律师IP属地:河南
技术支持:华律网蜀ICP备11014096号-1 个人网站总访问量:239807 昨日访问量:163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