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会通过结婚离婚等方式达到买房的要求。因为很多城市是限购的,比如规定每个家庭限购一套房子。或者有些拆迁户也会存在为了获取利益,假结婚的情形。那么小编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假结婚和假离婚买房,可能会存在哪些风险?
从法律层面上看,什么是“假结婚”?“假结婚”有法律效力吗?
所谓以购房为目的的“假结婚”,简单地说,是指一方以取得购房资格为目的而与有购房资格的异性登记结婚,但双方之间并不行使夫妻权利和义务。这种所谓的“假结婚”,其实只是针对男女双方感情层面的“假”,就是双方并没有结婚的感情基础,但是在法律层面打了这张“结婚证”,就是法律上的推定的合法婚姻关系,没有解除之前就是夫妻。所以,这个“假”其实仅仅只是限于建立婚姻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并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双方之间因结婚行为产生众多法律权利义务的变更,从人身到财产都可能遭遇各种的法律风险,并且真实生活中也是时有发生,值得警惕。
“假结婚”有哪些法律风险?
(一)从人身的角度分析
两个并没有感情基础的人,只是为了某个特殊的利益而结婚,一旦结婚后,如果一方假戏真做,不想离婚了,对另一方纠缠不休,不肯离婚,这样必然会对另一方工作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困扰和影响。最后,或许只能选择诉讼,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离婚,如果对方坚持不肯离婚,一审判决也很有可能判决不准离婚,还要进行二审诉讼,最终判决离婚,整个诉讼期间也要1-2年的时间,为此,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二)从财产的角度分析
从财产的角度分析,将有可能产生财产混同风险、继承风险、债务风险等。
1.财产混同风险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等。二人结婚时间越长,就会形成越多的夫妻共同财产,而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通常是平等分割的。虽然很多假结婚当事人在结婚登记前,都办理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对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取得的财产归属作了相应的约定。但如果婚前财产协议写得不够严谨,离婚时发现婚后取得的部分财产属于婚前财产协议约定之外或者因财产混同难以证明属于个人的财产,仍然有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可能。
2.继承风险
结婚是十分特殊的民事行为,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依据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被继承人的遗产通常由直系亲属,即在世的父母、配偶、子女平分,那假结婚的夫妻一方如果遭遇意外,那么另一方便取得对方所有财产的部分继承权。
3.债务风险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也就是说,假结婚是夫妻双方内部之间的约定,不具有对抗外部的债权人的效力,假结婚很可能为自己带来潜在的债务风险。
为了抑制房价上涨和投资炒作,各地相继出台了严厉的限购政策,社保和纳税以及户口统统纳入了限购的条件。对部分刚需的群体,也会影响不小。于是为了规避限购政策,就催生了“假离婚”、“假结婚”这种行为。这种行为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的。
10年 (优于63.11%的律师)
77次 (优于98.06%的律师)
35次 (优于97.58%的律师)
126923分 (优于99.71%的律师)
一天内
402篇 (优于99.11%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