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处理的一些企业相关的法律纠纷中,有比较大一部分是我们认知层面出现了问题,比如凭自己的感觉、道德水准或者一些朴素的认知去对法律问题作出判断,这种往往会导致好心办坏事或者以为自己做了其实不被法律所认可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一旦开始开办公司参与市场经营,就要遵守市场经营中游戏规则,下面要说的几个意识,是我们经营企业必不可少的。
一、你的权利一定要有来源
权利义务对等是基本原则,当你享受某种权利时必然有某人承担这种义务。所以,当你做出某种行为或者提出某种要求时,你至少需要明确两点,其一是你应该向谁提出这种要求?其二是提出这种要求的依据在哪里?
比如,你要求A公司三天后给你发货,那么隐含的前提必然是你跟A公司之间有一份合同,赋予了你这个权利。当然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下,你也负有向A公司支付货款的义务。
再比如,你负责经营的公司需要一笔资金,你要求你的合作方股东继续向公司投钱,那么隐含的前提是你与你的合作方股东有一份相关的合作协议,要求合作方股东在公司现金流断裂的时候该股东需要向公司继续投钱。
又比如,员工小甲的表现让你很不满意,你想要把他开掉,那么是不是你一句话的事情呢?当然,你作为老板是可以强行告诉他“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但是你要知道这句话的后果,当你说出这句话时,意味着你把要不要来上班的选择权给了小甲。依据劳动相关法律规定,小甲明天是可以来继续上班的,并且你工资照付;当然正常情况下小甲也就不去上班了,但是公司要面临一笔赔偿给小甲。那么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你要求小甲明天不要来上班的权利来源在哪里?这个问题先留给各位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你的权利主要来源于两个地方。
一是法律的规定。比如你要把表现不满意的小甲开掉,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单位可以合法解除劳动关系的几种情况,当小甲的行为符合这些法律上的规定时,你就可以合法的把他开掉,这种情况下你是不需要征得小甲的同意的,这是法律赋予你的权利。
二是双方的约定。比如你要求A公司三天后发货,要求股东继续投钱,这些都是基于你们约定的对方的同意。
我们在参与市场经营中,你权利的绝大部分来源都是各方的约定,这种约定一般都是以各种合同、协议、备忘录、决议等形式体现出来的。当你在一份材料上签字时,意味着你自愿向对方承担相应的义务。
除了允许约定的情况外,我们国家比较多的法律法规对一些事项做了强制性规定,这些是不允许我们自己私下约定的,比如涉及劳动用工的、涉及公司和股东之间关系的。
哪些事情我们可以自由商量,哪些不能自由商量,这些内容也是我们参与市场经营所必须要知道的,当然我们后文会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二、客观事实不等于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有证据证明的事实也是法院在作出判决时所依据的事实,客观事实是只有亲历者才知道的真实事实。法律事实永远都只可能接近客观事实,但是绝不会等同于客观事实,否则也不会出现真正的凶手出现后才发现杀错人的情况。
比如,你跟A公司之间签了一份买卖合同,你货送出去了但是A公司一直不付钱,你起诉到法院,A公司说你没送过货所以他们才不付款。这时候你才发现,送货的时候没有让A公司签收,法院让你拿出来送货的证据你拿不出来,最后判决你败诉。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很冤,觉得法院偏袒对方,觉得法院没有查清楚乱判,事实上法院的判决没有一点问题,之所以最后会败诉是因为你对游戏规则的无知。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证据保留意识,让客观事实上升到法律事实,免得最后到法院的时候蒙受不白之冤。
三、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体
公司一旦设立后,他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公司与你个人是两个独立的社会主体。这种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公司的资产和债务的独立。
公司资产的来源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公司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金。比如你的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你和朋友两个股东,那么法律上来说你和朋友两个人需要把100万转到公司账户,当转账完成后,这笔100万就不再是你和朋友的钱了,而是公司的钱。
其二,公司经营收入。比如公司作为中间商买卖一批货物赚得差价200万,那么这笔200万就是公司的资产。
其三,公司借款。比如公司向银行申请一笔贷款500万,那么这笔款项也是公司的资产。
其四,政府退税和其他补贴。比如出口退税和税收返还,其他政府给的补贴补助,这些款项也都是公司的资产。
当然,公司资产的形态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比如你用公司经营收入购置一台车,那么这辆车也是公司的资产。
公司债务独立性的含义是,公司对外负担的债务以公司的资产去清偿,原则上跟你个人是没有关系的。这也是我们法律上所说的股东的有限责任,也是公司这种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逻辑。
但是现实中,很多企业家并没有公司独立性的意识,主观上认为公司就是自己的,公司的就是自己的。比如用自己的卡收取合同款自己用掉,比如注册资本金打入公司账户后马上转走,比如公司账户里的钱自己随意挪用,这些行为都是非常危险的,他将在法律上导致公司人格否定的严重后果。也就是说,公司的债有可能最后全部都算到你个人头上,那么你设立公司利用公司制度保护股东的目的就无法实现了,反而自己会深受其害。
9年 (优于52.17%的律师)
1次 (优于73.87%的律师)
3191分 (优于88.87%的律师)
一天内
82篇 (优于91.74%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