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律师
王海波律师
综合评分:
5.0
(来自96位用户的真实评价)
内蒙古-呼和浩特合伙人律师执业14年
查看服务地区

咨询我

A与B、C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发布者:王海波律师 时间:2020年06月18日 1人看过 举报

律师观点分析

A与B、C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民事判决书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科民初字第3269号 原告A,女,41岁,蒙古族,个体业主,现住通辽市,公民身份号码:×××, 委托代理人A,通辽市科尔沁区148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A,女,43岁,汉族,个体业主,现住通辽市,公民身份号码:×××, 被告被告A,男,46岁,汉族,蒙医研究所职工,现住通辽市,公民身份号码:×××, 原告A诉被告B、C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本院于2014年8月21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审判员A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A的委托代理人B到庭参加诉讼,被告A、B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A诉称,被告A、B之间系夫妻关系,原告与被告A系朋友关系,被告A做生意缺少资金,共分五次向原告借款合计87700元,并给原告出具了借据5枚,并分别约定了利息,上款经原告多次索要,二被告至今未偿还,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A、B偿还原告借款本金87700元,支付利息32272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被告A、B作答辩, 经审理查明,被告A、B夫妻关系,被告A于2011年9月1日向原告B借款5000元,约定借款月利率2%;于2012年7月30日向原告借款24000元,约定借款月利率为1.7%,其中4000元不计利息;于2012年8月25日向原告借款20000元,约定借款月利率为1.5%;于2012年9月1日向原告借款26000元,约定借款月利率为2%,其中6000元不计利息;于2012年9月11日向原告借款12700元,约定借款月利率为1.5%;合计借款87700元,并分别给原告A出具了借据共五枚,上款被告A、B至今未偿还,截止于2014年9月前借款月对应日,上述借款按约定已产生利息33472元[本金5000元×月利率2%×36个月(2011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计息本金20000元×月利率1.7%×25个月(2012年7月30日至2014年8月30日)+本金20000元×月利率1.5%×24个月(2012年8月25日至2014年8月25日)+计息本金20000元×月利率2%×24个月(2012年9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本金12700元×月利率1.5%×24个月(2012年9月11日至2014年9月11日)] 上述事实,有原告出示的借据五枚,以及原告的当庭陈述在卷佐证,上述证据来源合法、内容客观真实、与本案具有关联性,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公民之间的合法借贷关系应受法律保护,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原告A与被告B之间因借款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债务应当清偿,因借据中未对还款期限作出约定,出借人可随时主张返还,被告A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积极履行偿还借款及支付利息的义务,债权人就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照夫妻共同债务处理,被告A、B夫妻关系,且本案借款均发生于二被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故本案借款依法应当由被告A、B共同偿还,被告A、B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应诉,应视为其自动放弃举证、质证及抗辩等权利,原告A的诉讼请求理由成立,所主张的利息不超出约定及法律保护范围,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第一百零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A、B偿还原告C借款本金87700元,支付利息32272元,合计119972元,此款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立即给付, 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1350元,由被告A、B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 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若一方拒绝履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二年内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逾期申请的,由申请人自行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审判员A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八日 书记员B
执业于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内蒙古分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硕士专业,擅长房地产法、合同纠纷... 查看详细 >>
  • 执业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 执业单位:北京大成(内蒙古)律师事务所
  • 律师职务:合伙人律师
  • 执业证号:1150120********23
  • 擅长领域:房产纠纷、刑事辩护、人身损害、公司法、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