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律师何时介入合适?
实践中,当事人一旦涉嫌刑事案件,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家属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不是积极寻求律师帮助,而是想着各种途径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法治发展至今,为什么很多当事人或当事人家属第一举措仍是如此呢?
在通过所接触的刑事案件中我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对法律了解不够,没有法律意识;
②在现在社会影响下,面对刑事案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刻解决无可厚非;
但实际上,不论在哪个阶段,及早聘请律师才是维护合法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刑事案件中,律师介入时机的不同,可能导致的结果便大为不同。
在案发前,提前咨询律师,了解基础法律问题、知晓法律风险,从第一步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律师能够让当事人更清楚、直白的了解刑事风险以及提前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在不同的阶段,律师介入,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可能性。
在侦查阶段,公安侦查时期,律师提前介入,可以做的是为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羁押必要性审查,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和所涉及的罪名,当然最重要的是和侦查机关沟通协调,尽可能的降低案件的复杂程度,及时止损。
越早越及时的委托刑事律师、取保机率最高。但在这个阶段,最好的结果便是彻底解决了问题案件被撤掉,或者不被批准逮捕。
同时,为了保障侦查的顺利进行,家属在法院判决之前是不能探望犯人的,只有律师才能会见。早一点聘请律师,不仅能有效缓解犯人情绪,更重要的了解具体情况,通过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和帮助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审查起诉阶段中,律师可以及早阅卷,通过阅卷,发现证据,争取罪轻、无罪辩护。可以申请检察院调取证据,刑事律师越是充分了解案情、掌握证据、越利于形成全面有效的辩护思路。在这之中,律师通过与检察官的有效沟通,若案件证据确实存在问题,便要积极争取不起诉或者附条件不起诉。如果案件的定性存在问题,则争取在审查起诉阶段就改变案件的定性,以达到减轻处罚的目的。在这一阶段,当然亦可申请取保候审,或要求羁押必要性审查。
而在审判阶段中,越早聘请律师,越有利于律师及被告人为庭审做充足准备。律师也可以就庭审流程及注意事项对被告人进行讲解,让被告人在庭上懂得有效发言。也可以在庭上发表无罪、罪轻辩护意见,庭后提交书面辩护词等,让被告人合法权益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在以上各个阶段,庭审阶段至关重要。委托人或者被告人在庭审时能最直观感受到辩护律师的工作,这也是解决案件的最后一关,而最有效的也是在此之前将案件中的问题彻底解决掉。
所以,在刑事案件中一旦涉嫌刑事案件,及早聘请律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保障自身权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11年 (优于64.35%的律师)
15次 (优于93.31%的律师)
30次 (优于97.33%的律师)
14846分 (优于96.78%的律师)
一天内
405篇 (优于96.24%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