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婧律师
以法律的智慧服务人 以法律的知识帮助人
18987569101
咨询时间:09:00-21:59 服务地区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如何适用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作者:陈婧婧律师时间:2022年04月21日分类:律师随笔浏览:227次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应当支付经济补偿?什么时候应当支付赔偿金?本文就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适用情形及计算标准作个说明,以供大家参考。

一、经济补偿的适用情形

经济补偿是在满足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下,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由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一定数额的货币,具有补偿性质。

劳动合同法规定以下几种情形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未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4.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

1.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2.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5.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用人单位因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因下列情形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1.劳动合同期满,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终止的;

2.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劳动合同终止的;

3.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劳动合同终止的。

(四)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1.劳动者主动辞职的;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3.劳动者因严重违纪等行为,被单位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

4.劳动者在劳动法上主体资格消灭的;

5.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终止劳动合同的。

二、赔偿金的适用情形

赔偿金是不满足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法定情形时,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单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一定数额的货币,支付赔偿金通常因为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或过失,具有惩罚性质。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需支付赔偿金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而解除劳动合同;

2.未满足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法定情形时,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3.当劳动者具有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4.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程序解除劳动合同。

三、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四、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的赔偿金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陈婧婧律师 已认证
  • 18987569101
  • 上海市汇业(昆明)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 入驻华律

    4年

  • 用户采纳

    3次 (优于83.54%的律师)

  • 平台积分

    5756分 (优于92.99%的律师)

  • 响应时间

    一天内

  • 投稿文章

    6篇 (优于89.72%的律师)

版权所有:陈婧婧律师IP属地:云南
技术支持:华律网蜀ICP备11014096号-1 个人网站总访问量:63190 昨日访问量:117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