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移动华律
网站导航
张开放律师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13674907897
咨询时间:09:00-21:59 服务地区

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数额与量刑标准

作者:张开放律师时间:2021年01月12日分类:法律常识浏览:2466次举报


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数额与量刑标准

一、侵占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一)数额认定标准

侵占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标准刑法和司法解释均未予明确。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普遍比照盗窃罪的数额标准,而最高人民法院对盗窃罪的“数额较”、“数额巨大”规定了一个浮动的数额,授权各省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浮动数额范围内制定具体数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侵占公司、企业财物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侵占公司、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二、职务侵占罪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款 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数额认定标准

根据20164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一款,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的2倍、5倍执行。(即6万元以上为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10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

(二量刑指导意见:

根据20173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的,可以在5-6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职务便占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三、挪用资金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

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其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一)数额认定标准

根据20164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中“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进行非法活动”情形的数额起点,按照本法的数额标准规定的2倍执行。 (即10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40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200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不退还;进行非法活动的入罪数额标准为6万元,200万元以上为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巨大,100万元以上为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较大不退还)。


张开放律师 已认证
  • 13674907897
  • 河南誉齐临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 入驻华律

    7年

  • 用户采纳

    42次 (优于96.73%的律师)

  • 用户点赞

    23次 (优于96.83%的律师)

  • 平台积分

    22222分 (优于97.85%的律师)

  • 响应时间

    一天内

  • 投稿文章

    63篇 (优于99.11%的律师)

版权所有:张开放律师IP属地:河南
技术支持:华律网蜀ICP备11014096号-1 个人网站总访问量:201407 昨日访问量:275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