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成华区某写字楼下,一辆黑色电瓶车被盗,被盗失主通过GPS定位追回了电瓶车,盗窃者也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拘留了。
盗窃电瓶车是很多偷窃者的作案目标,也有很多偷窃者以盗窃电池为作案目标,因为现在很多电瓶车上都有GPS定位装置,还上了锁。但是,还是有人不时铤而走险,以盗窃电瓶车为业。
那么,盗窃了一辆电瓶车,是构成犯罪还是不构成犯罪呢?
很多偷窃者法律意识淡薄,认为电瓶车不值多少钱,不会构成犯罪,也有的偷窃者认为,如果每次都只盗窃一个价值不高的电瓶车或者电池,就不会构成犯罪。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办理多年盗窃案件的杭州刑事叶斌律师介绍,盗窃构成犯罪,分很多种情况,并不是每次都选择价值不高的财物作为盗窃对象就不会构成犯罪,也不是说盗窃了价值高的财物就一定要判刑,需要具体分析:
首先,盗窃价值多少钱的财物构成犯罪,全国规定不尽相同,各个省份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盗窃活动是否频发等情况而定。就浙江省来看,盗窃构成犯罪的标准为3000元。
其次,如果曾经因为盗窃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或者2年内盗窃3次以上的,不受盗窃3000元这个条件的限制,根据规定,只需要达到数额较大的50%。简言之,如果是累犯或者多次盗窃,按照盗窃财物数额较大的50%计算。
那么,是不是达到盗窃数额较大,也即是盗窃了3000元以上,就构成犯罪了呢?
也不一定。根据叶斌律师介绍,虽然盗窃数额较大,但盗窃者盗窃的是亲属、同事、朋友的财物,获得朋友谅解的;或者盗窃者是未成年人的,且盗窃者是初犯、偶犯、认罪、悔罪、退赃赔偿的,检察院可以不起诉。
从法院的判决来看,盗窃电瓶车,大多数量刑集中在6个月到2年之间,如果刑事拘留期间能够取保候审的,判处缓刑的概率就会大增。从辩护效果角度看,有辩护人的盗窃者最终判处缓刑的概率高于没有辩护人的盗窃者。
盗窃一辆电瓶车,是不是要坐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①电瓶车的价值;②是不是多次盗窃;③是不是盗窃了亲友的电瓶车;④盗窃者是不是初犯、偶犯、认罪情况及退赃情况;⑤有没有辩护律师。
以上分析不仅关系到罪与非罪的问题,也关系到判实刑还是判缓刑的问题。因此,盗窃电瓶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罪与非罪的问题,每个案件都有自己特殊之处。
临近过年,盗窃活动可能会比较频发,电瓶车主电瓶车丢失后,要及时报案,“勿以恶小而不报”,面对猖獗的盗窃行为,刑罚的保护手段才是严厉而有效的。
13年 (优于85.77%的律师)
1次 (优于74.17%的律师)
11次 (优于94.78%的律师)
28670分 (优于98.31%的律师)
一天内
334篇 (优于99.05%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