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移动华律
网站导航
刘军律师团队
以法律的智慧服务人 以法律的知识帮助人
18516669450
咨询时间:07:00-23:00 服务地区

交通事故发生后有哪些赔偿项目、赔偿标准是什么

作者:刘军律师团队时间:2020年05月16日分类:法律常识浏览:1273次举报

      交通事故是指机动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如果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那么伤者这边能获得哪些赔偿呢?此文简析赔偿项目,以上海地区实务为例。

        一、医药费

        医药费以医疗机构出具的发票和费用清单为准,包括住院治疗的部分,也包括康复治疗的花费。上海地区有一项特殊,就是二次手术费用,所谓二次手术费用通常是指拆钢板的费用,这一项法院通常判决实报实销,也就是做完手术后拿发票去报销。

        二、伤残赔偿金(自2020年1月1日起发生的交通事故,上海市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不再区分农村和城镇,统一采用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

        1,60周岁以下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73615)×伤残系数(十级伤残系数为0.1,一级伤残系数为1)×20年。

        2,60周岁—75周岁之间人员的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73615)×伤残系数×[20-(实际年龄-60)]。,

        3,75周岁以上人员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73615)×伤残系数×5年。

       三、精神抚慰金

       从上海地区的实务来看,十级伤残约为5000元,九级约为10000元,以此类推,每高一个级别,多5000元。

       当然,精神抚慰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有浮动的,特殊情况下法官可以依自由裁量权增减。像我一个当事人何某某在怀孕期间,因为交通事故锁骨骨折,必须要手术,手术要打麻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无奈只能终止妊娠,后面法院判了10000元的精神抚慰金。

       四、误工费

       交通事故工伤误工费赔偿计算公式:误工费赔偿金额=误工收入(天/月/年)×误工时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人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人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人计算。

       受害人无固定收人的,按照其最后三年的平均收人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人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离退休人员主张误工费的,需要有相应的工作证明和银行流水等证据佐证。

       五、被抚养人生活费(上海地区实务中八级伤残以上才支持)

       1,子女:45605元/年×赔偿年限×伤残系数÷2

       2,父母:45605元/年×赔偿年限×伤残系数÷2

       六,住院伙食补助费

       20元/天×住院天数

       七、营养费

        40-60元/天,天数以鉴定机构出具意见为准

        八、护理费

        家属护理有工作:家属因护理产生的收入减少×护理期限(鉴定机构出具意见为准)

        家属护理无工作:当地护理行业标准×护理期限(鉴定机构出具意见为准)

        护工护理:以发票为准

        九、残疾器具辅助费

        一般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进行计算,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意见。

        十、交通费

        根据受害人机器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来计算。

        当然,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欢迎各位留言自己实际情况,按照具体案件计算赔偿款。


刘军律师团队 已认证
  • 18516669450
  •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 入驻华律

    7年

  • 用户采纳

    123次 (优于98.76%的律师)

  • 用户点赞

    45次 (优于98.01%的律师)

  • 平台积分

    85585分 (优于99.51%的律师)

  • 响应时间

    一天内

  • 投稿文章

    53篇 (优于97.01%的律师)

版权所有:刘军律师团队IP属地:上海
技术支持:华律网蜀ICP备11014096号-1 个人网站总访问量:154043 昨日访问量:125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