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邓普云律师网

以法律的智慧服务人 以法律的知识帮助人

IP属地:湖南

长沙邓普云律师

  • 服务地区:湖南

  • 主攻方向:婚姻家庭

  • 服务时间:08:00-20:59

  • 执业律所:湖北尊而光(洪山)律师事务所

在线咨询 收藏 2人关注

法律咨询热线|

19397983001点击查看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订婚后分手,想要追回彩礼,女方姐姐竟成为被告

发布者:长沙邓普云律师|时间:2025年02月28日|分类:法律案例分析 |77人看过举报

案情介绍:小林(化名)系小波(化名)的姐姐。男方刘某(化名)与女方小波经人介绍相识,于2023年7月19日举行订婚仪式,刘某依据当地习俗向小波交付彩礼现金88000元和黄金饰品一宗(分别为金手镯一个、金手链一个、金项链一个、金戒指一个、金耳钉一副)。该88000元由女方的姐姐小林以其名义存入郯城农村商业银行。订婚后双方相处八个月左右,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刘某与小波因故产生矛盾而分手,双方对返还彩礼未能协商一致,刘某遂向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彩礼。

女方小波的姐姐小林辩称,自己不是婚约关系当事人,妹妹小波已满十八周岁,双方不存在监护关系,不应承担返还义务。

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婚约关系是确定男女恋爱关系并为达到结婚目的的一种约定,而婚约财产是以结婚为目的按照农村风俗习惯给付的财产,其性质是附条件的赠与。附条件的赠与只有在所附条件成就时成立,如双方最终解除了婚约,即所附条件并未成就,则赠与行为尚未生效,因此在解除婚约的同时,一方接受对方所赠与的财物,应根据情况予以返还。原告男方刘某与被告女方小波因故解除婚约关系,未达到缔结婚姻关系的目的,故原告给付被告的大宗彩礼,被告小波应适当予以返还。被告小波称分手时黄金饰品放在原告处未带走,未提供证据证明,不予采信。原、被告之间彩礼的给付、接收是发生在两个家庭之间的行为,彩礼的接受人并不局限于男女双方,也可能包括双方的父母及亲属。因被告小波父母已于2012年去世,被告小林系女方小波的姐姐并参与了订婚仪式,且被告小波收取88000元彩礼现金后交付被告小林,并以小林个人名义存入银行。故小林作为被告主体资格适当,应承担共同返还责任。遂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小波、小林共同返还原告刘某彩礼款80000元。宣判后,双方均未上诉,判决现已生效。

法官说法: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中,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包括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接收人等事实,认定彩礼范围。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彩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儿女的婚姻被认为是终生大事,一般由父母一手操办,送彩礼也大都由父母代送,且多为家庭共有财产。在诉讼中,大多数也是由当事人本人或父母起诉,因此应诉方以起诉人不适格作为抗辩时,法院不予采信,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对于被告的确定问题也是如此,诉讼方通常把对方当事人的父母列为共同被告,要求他们承担连带责任。鉴于一般习俗是父母代送、代收彩礼,故将当事人父母列为共同被告是适当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彩礼的给付人和接收人并非仅限于男女双方及其父母,还可能包括其亲属。本案中,被告小波的父母早逝,被告小林作为姐姐参与了其妹妹的订婚仪式,且收取彩礼后以自己的名义存入银行,故原告将姐姐小林列为被告,主体资格适当,小林应共同承担返还彩礼的义务。

收藏
在线咨询

律师号码归属地:未知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19397983001

相关阅读

  • 全站访问量

    3754222

  • 昨日访问量

    2746

技术支持:华律网 - 版权所有:长沙邓普云律师

Copyright©2004-2025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3493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