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律师

  • 执业资质:1370120**********

  • 执业机构:山东隆谋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刑事辩护取保候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婚姻家庭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能否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发布者:王维律师|时间:2021年06月01日|分类:劳动纠纷 |2042人看过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能否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第一种观点:《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五)项规定,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劳动合同终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仍然继续经营,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情形。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虽然《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四条、第五条对于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发生争议如何列当事人进行了规定,但是该规定仅系程序性规定,并没有就此情形下劳动者和被吊销营业执照的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予以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就该司法解释答记者问中认为,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主要包括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间届满仍然继续经营这三种情况。非法用工主体由于违反工商登记的规定,理应受到行政处罚,但行政处罚行为不影响到其民事行为的效力。只要非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不是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违背社会善良风俗和社会公共道德的劳动合同,即使存在非法用工,也应当承认其劳动关系的存在。这样,当纠纷发生时,就可以按照法律倾斜于劳动者的原则,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当用人单位不存在或者无力承担责任时,出资人应当依法予以承担责任。具体来讲,第一,不具备合格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用人单位不能以自己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而免责,劳动者仍有权向用人单位索取相应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第二,由于用人单位不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其招用劳动者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而该行为的主要是有用人单位的出资人决定,且有的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无力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或赔偿金。因此,由出资人承担民事责任,有利于对劳动者的权益的保护。第三,如果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被依法取缔或不存在,则应由出资人向劳动者承担相应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另一种观点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首先,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不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的合法的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因主体违反法律规定属于无效合同。其次,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已明确将其规定为“非法用工”,如《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三条、劳动保障部颁布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均对此进行了规定。既然非法用工单位不能构成用人单位,其与所雇佣人员就不能形成劳动关系。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应根据《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第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等相关规定处理。《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第十四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确认无效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一般可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劳动报酬。”《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对于不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伤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济南市中院认为:上述观点主要是逻辑之争,第二种观点实际上是“无效认定,有效处理”,因此,两种观点在处理结果上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但是,从逻辑上来说,第二种观点更为妥当,而且《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五项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吊销营业执照的劳动合同终止,若继续认定存在劳动关系,则明显违背该规定。根据《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四条的规定,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定的劳动合同是无效合同,对于劳动者已经履行劳动的,应当列用人单位和出资人为当事人,承担给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责任。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