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振华律师

  • 执业资质:1430120**********

  • 执业机构:湖南弘一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劳动纠纷工伤赔偿法律顾问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别让智能手环成了“电子手铐”

发布者:芈振华律师|时间:2019年09月27日|分类:劳动纠纷 |489人看过


我们曾以为,在智能时代,生产力会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也会让劳动者在权利保障的方面有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但现实似乎并没有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智能手环”这个产品,百度对其定义如下:“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这款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别让智能手环成了“电子手铐”


看起来,发明者发明手环的目的意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当我们这样一个手环用在劳动关系中,又能产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最近,南京市某区的环卫工人被要求戴智能手环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该公司还对设备进行了改造,一旦环卫工在原地不动超过了20分钟,手环会自动发出语音:“短暂的休息之后,继续努力工作吧,加油!”而且通过手环监测,如果环卫工在工作时间内离开了自己工作区域,这款手环还会自动上报。

对于此,相关记者在采访南京市城管局后得到了这样一个解释:南京市城管局对于街面保洁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做到15分钟的巡回保洁,保证路面的干净整洁。因此,智能手环的后台就设置了原地停留20分钟就“报警”的语音提示。

但舆论对于这样的解释似乎并不买账,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一个手环,没有帮环卫工人检测健康,而是通过定位、报警,发挥监控的作用。而环卫工这样一个工资低,工作累的行业却要受到如此严格的监管,也引来的一些网友的不满。同时,在很多环卫工人看来,这样的手环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反倒增加了心理负担……

一阵舆论风波过后,该区城管局作出了相关回应:智能手环只是管理的一个手段,原先的设置也只是因为有规定需要15分钟巡视周期,不能长期停留,对于工人的心理压力未考虑周全,其中的提醒功能如今也已经关闭,不再开启休息叫停的功能

别让智能手环成了“电子手铐”


事情到此也算是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了。但是回归理性,我们不妨从法律角度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用人单位利用智能应用对员工进行监管,是否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我们姑且认为这样的监管是一种管理手段。那么,根据《劳动法》第八条的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也就是说,劳动者享有依法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而用人单位在制定或推出一些管理手段时,应当尊重劳动者所享有的这些权利。具体来说:一方面,用人单位的管理手段应当充分顾及劳动者的尊严;另一方面,这样的管理手段在推行前也需要通过劳资协商程序,保证劳动者充分参与民主管理。

另外多说一句,在我们处理过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有些用人单位试图利用智能应用系统监管员工,一旦爆发劳动争议,这样的系统就会成为实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铁证。

别让智能手环成了“电子手铐”


其实,劳资双方的关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认为,和谐平等的劳资关系往往更能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实现劳资双赢。

而像南京市某区城管局的这种做法,一味地希望环卫工人高效工作,却忽略了他们的需求。毫不客气的说,他们只是把环卫工当作了机器。他们把本该有温度的手环变成了冷冰冰的“手铐”,引来了舆论的不满,也寒了“城市美容师”的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杭州市,杭州市城管局为市内近550名环卫人员配备了智能手环,可以实时环卫实时状况进行监管,还能做到实时定位、签到退出,这样的智能手环能同时对心率和血压等重要身体参数能及时了解,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还有一键SOS报警功能。

管理者方便管理却又不失温度,劳动者权益得到更好地保障,这才是共赢。

科技改变生活,手环不是“手铐”。未来,如果劳资关系更加和谐,那也是一件很值得欣慰的事情。

别让智能手环成了“电子手铐”


文|贾慧

编|小胖

别让智能手环成了“电子手铐”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