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阳律师

  • 执业资质:1130620**********

  • 执业机构:北京市北方(保定)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合同纠纷工程建筑知识产权房产纠纷婚姻家庭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合同的解除权应当如何有效行使

发布者:王向阳律师|时间:2020年03月25日|分类:合同纠纷 |366人看过


合同的解除权应当如何有效行使

王向阳律师 1周前


《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已于2019年9月11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民事行政专业委员会第319次会议原则通过。《会议纪要》的出台,对统一裁判思路,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增强民商事审判的公开性、透明度以及可预期性,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会议纪要》及相关法律规定,就合同的解除权问题整理如下:

一、合同解除权的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可抗力)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预期违约)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根本违约)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迟延履行)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或者债务抵销虽有异议,但在约定的异议期限届满后才提出异议并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间,在解除合同或者债务抵销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通知解除的条件

    审判实践中,部分人民法院对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不论发出解除通知的一方有无解除权,只要另一方未在异议期限内以起诉方式提出异议,就判令解除合同,这不符合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有关规定。对该条的准确理解是,只有享有法定或者约定解除权的当事人才能以通知方式解除合同。不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向另一方发出解除通知,另一方即便未在异议期限内提起诉讼,也不发生合同解除的效果。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审查发出解除通知的一方是否享有约定或者法定的解除权来决定合同应否解除,不能仅以受通知一方在约定或者法定的异议期限届满内未起诉这一事实就认定合同已经解除。

三、约定解除条件

    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时,守约方以此为由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违约方的违约程度是否显著轻微,是否影响守约方合同目的实现,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确定合同应否解除。违约方的违约程度显著轻微,不影响守约方合同目的实现,守约方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反之,则依法予以支持。

四、违约方起诉解除

    违约方不享有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但是,在一些长期性合同如房屋租赁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形成合同僵局,一概不允许违约方通过起诉的方式解除合同,有时对双方都不利。在此前提下,符合下列条件,违约方起诉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1)违约方不存在恶意违约的情形;

(2)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对其显失公平;

(3)守约方拒绝解除合同,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人民法院判决解除合同的,违约方本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不能因解除合同而减少或者免除。

五、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合同解除时,一方依据合同中有关违约金、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定金责任等违约责任条款的约定,请求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双务合同解除时人民法院的释明问题,参照本纪要第36条的相关规定处理。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                

               长按二维码,关注王律师。  


   王律师简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拥有企业法律顾问专业资质,北京市北方(保定)律师事务所律师。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丰富的实务经验,擅长经济纠纷、建设工程、房产土地。秉承敬业、专业、高效、诚信的服务理念,代理过诸多疑难复杂、有影响力的案件,竭力为委托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联系方式

手机号码:15350625008 (微信同步)

电子邮箱:wxylawer@163.com

工作单位:北京市北方(保定)律师事务所

单位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朝阳北大街同美大厦A座八楼 (保定中级法院北侧)。



阅读 94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