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美国税务诉讼法
池生清 译著
后 记
本书最初是我为撰写税务诉讼博士论文而翻译的第一手资料。自2014年3月零基础自学德语开始,一晃四年过去了。交稿之际,犹如面对一个艰难降临的婴儿,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一) 记得1998年,我刚从中专语文教师变成基层征管一线的“税官”,很快就被“税=禾+兑=?”这个问题迷住了。在一个曾经的语文老师眼里,“税”简直是无处不在的精灵,有时作为文字,有时化作符号,时常出没于制服之上,办公楼前,文件里,争论中……然而,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神秘的,“税”亦不例外。 “税=禾+兑”,这个汉字一旦被小心地拆开,就会发现里面隐藏着两个无时不在的身影,一个是纳税人,一个是用税人。这里的“禾”是纳税人之“禾”,这里的“兑”是用税人之“兑”。纳税人之“禾”(应纳税额)是具体的,是静态的,是结果的,是精确的,是已知的……用税人之“兑”(兑什么?兑多少?为何兑?如何兑?)是抽象的,是动态的,是过程的,是模糊的,是未知的……参加税务工作之前,自己何曾想过,看似再简单不过的“税”字,竟然是一幅千变万化奥妙无穷的太极图景! 在纳税人与用税人的身影之后,还有第三个身影,那就是征税人。不错,正是那个在纳税人之“禾”与用税人之“兑”之间肩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使命的征税人。征税难,难就难在这里,既要有顶天立地的豪情,又要有游刃于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结果与过程、精确与模糊、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从容。 (二) 是税,把“国”与亿万个“家”融为一体。现代国家的每个“家”,其实都是血缘与税缘相互交织而成的,我家亦然。父亲和母亲是纳税人,新中国的农业税正是随着他们这一代人的负税能力变化而变化的:他们年轻力壮、负税能力强时,农业税牛气冲天、傲视群雄;他们老了、负税能力弱了,农业税也人老珠黄,直至2006年全面取消。我们夫妇原本都在学校教书,从财政拨款中领取工资,孩子上学从财政投入中享受着教育,都是用税人。我到税务部门工作后,这个家连征税人也有了。从此,这个家,也就成了世界上最完整意义上的家。 在征税人眼里,我们国家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根源似乎都可归结为两点:一是税没收好,二是税没用好。第一个问题的症结在于:面对征纳双方围绕两套账(真账、假账)和两个法(良法、非良法)之间无休止的纠缠与较量,专业权威的中立第三方一直没能挺身而出;其结果是,市场主体和公权力机关的诚信都建立不起来。第二个问题的症结在于,当专业的人不好好做专业的事,专业的事不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时,纳税人如何捍卫他们的纳税初衷不被篡改,一直是隔靴搔痒;其结果是,无数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成果被抵消和浪费了。寻找破解之道,需要我们跳出习惯已久的圈子,从环球远眺中寻找启迪与智慧。 (三) 父亲七十岁了,母亲也七十岁了。得知我正为出书化缘,一向热心修桥铺路公益事业的两位老人,虽然每月仅领取85元养老金,依然这样对我说:“七十寿庆就不做啦,把你们兄妹准备的钱拿去出书吧。科研经费也是税,自己能办的事就自己办,不然你们征税人的辛苦不就白费了吗?” 坦率地说,这个译本是想等博士论文完成后再出版,一来借此机会多发几篇论文,二可从从容容地对译稿进行反复修改完善,以避免被读者朋友“饱和抨击”。但母亲一句“行善当及时”让我猛然醒悟:当重回学校读博时,自己又一次成为“受纳税人之托,忠纳税人之事”的用税人;既为用税人,倘不尽力,岂止是征税人的辛苦白费了,内心深处最不得安宁的恐怕还是纳税人的整体期望被辜负了。 【作者2020年10月30日补记:特别感谢导师任喜荣教授和时任吉大法学院院长蔡立东教授对本书出版经费的关心与支持。本书出版后,尽管我父母亲坚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导师还是用她的课题经费帮我报销了出版经费的一半。】 (四) 因为税缘,我有幸得到很多领导及师友的指导、支持与帮助。他们当中,有可敬的纳税人,有纳税人最感欣慰的用税人,还有把用税人与纳税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征税人,正是他们促成本书顺利出版。 感谢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剑文教授倾情作序,弥补财税法律翻译的百年缺憾,吾辈义不容辞,而且时不我待。感谢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大学法学院熊伟教授的引荐与指导,感谢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徐妍副教授对德文译稿的全文校正。感谢西南大学拉丁文经藏研究所所长陈庆副教授的引领与推荐,台湾好友陈彦宏博士的热忱相助。感谢人民出版社副编审、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杜文丽女士的才华及为本书付出的辛劳。 感谢吉林大学法学院的悉心培养。院长蔡立东教授“让历史在你我他手中延续”的激励,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导师任喜荣教授寓指导于作序,把我从诉讼法技术研究直接拎到宪法学的云端。闵春雷教授、彭贵才教授、霍海红教授等各位老师在“三个打通”(打通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打通实体法与程序法、打通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上的言传身教,吸引我在三大诉讼法之间穿梭切换,欲罢不能。感谢那力教授和丛中笑教授在税法原理上的启蒙。感谢胡晓静副教授对德文翻译的悉心指点,贾志强博士后对英文译稿的修改意见。感谢吉大图书馆馆长王剑教授和李爱华老师,让我有幸作为吉林大学国际互借的第一位读者,共同启开一扇环球远眺之窗。 感谢国家税务总局法规司罗天舒司长的亲自推荐,感谢靳万军巡视员、张学瑞副司长、法制处处长丁作提博士、复议应诉处处长刘运毛博士和财行司调研员伦玉君博士、办公厅何强副处长以及税务干部进修学院张景华副研究员对本书出版的支持。感谢福建省地税局科研所所长赖勤学博士特别关照。感谢福建省三明市地税局符夷杰、洪晖两任局长及各位领导、同事,是你们满怀山区税收现代化的渴望和山区人也能走前头的自信,全力支持我读博。 本书部分内容已在核心期刊《税务研究》发表,在此向陈双专主任、王冉冉编辑和匿名审稿人表示诚挚感谢。对于博士论文而言,本书仅是“副产品”,更多的感谢,请允许我在博士论文后记中一并表达。最后,请读者朋友——无论您是纳税人、征税人还是用税人——不要因为我时间、精力与学识有限而原谅本书存在的缺陷或谬误,欢迎真诚批评与不吝赐教(邮箱:taxlitigation@163.com)。再版时,我将一并修正并公开致谢。 池生清 2017 年10月17日
12年 (优于74.43%的律师)
1次 (优于79.12%的律师)
3116分 (优于88.68%的律师)
一天内
151篇 (优于98.15%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