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红露律师
理解婚姻,理性对待婚姻
18795966288
咨询时间:09:00-21:59 服务地区

争取抚养权几大关键

作者:韦红露律师时间:2023年04月26日分类:律师随笔浏览:121次举报

      夫妻之间的感情好不好不仅与夫妻个人有关,还会与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相关。如果夫妻因为感情不和,最后选择离婚,孩子会面临不能同时与父亲母亲一起生活的问题,夫妻之间也会面临确定孩子抚养权的问题。那么离婚的时候孩子的抚养权应该归谁呢?争取孩子抚养权该准备哪些材料呢?今天我们来告诉您!

一、孩子抚养权归属的原则

2岁以下跟妈妈

根据婚姻法36条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可以基本确定两周岁以下的孩子在父母离婚的时候一般判给母亲。根据这两天审议的《民法典草案》1084条第三款规定,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这进一步确定了不满两周岁子女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同时,民法典1084条更大的一个亮点是确立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

8岁以上看孩子自己意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5条规定,父母双方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但是根据2017年的民法总则与今年的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改为了八周岁,因此我们认为孩子年龄在八周岁以上的,作出孩子抚养权判决时要考虑孩子的意见。当然,如果夫妻双方在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也可以协议轮流抚养子女。

2-8岁双方争取空间都很大

两周岁的孩子抚养法院会考虑子女的权益、双方的抚养能力、抚养条件,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作出判决。一方有以下情况的,法院会优先考虑:(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1、两个孩子一般一人一个,倾向于男孩爸爸,女孩妈妈;大的爸爸,小的妈妈。

2、双方都不要小孩,这个婚法院不会让你离。

3、孩子跟谁生活更久,谁更有优势,这能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

4、离婚期间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不要藏匿。

5、未来能陪伴孩子的时间越多,争取的可能性越大。

6、父母能帮你带孩子,会成为争抚养权的一份助力。

7、不良嗜好也会影响法官的判断,特别是当这些嗜好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时。

8、如果已经丧失生育能力,那么争取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更大。

9、只要能证明自己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任何优势都可以谈。

二、争取抚养权的几大误区

1、谁的经济能力好,孩子就判给谁。

2、对方出轨,孩子不能判给他的准备。

3、要到抚养权可以多分财产。

4、抚养权放弃,后面我再变更。

三、争取孩子抚养权准备的材料

1、证明经济状况的材料。

如工资单、缴税证明、银行存款单、产权证书等,充分说明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2、证明抚养环境的材料。

如居住周边具有学风较好的学校、小区安全、家庭成员健康等,孩子以往的居住环境也是考虑的因素。

3、证明自身综合素质的证据。

比如如学历学位证书、获得的各种荣誉、参加义工及献血等活动的证明等,证明自己具有较好的人际、教育程度较高,人缘口碑好、道德品质高,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4、子女的意见。

如果孩子八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能够争取到孩子意愿很关键。

、子女的抚养费具体数额如何确定

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3)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韦红露律师 已认证
  • 18795966288
  • 江苏天倪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 入驻华律

    6年

  • 用户采纳

    316次 (优于99.52%的律师)

  • 用户点赞

    93次 (优于98.82%的律师)

  • 平台积分

    57670分 (优于99.24%的律师)

  • 响应时间

    一天内

  • 投稿文章

    122篇 (优于91.59%的律师)

版权所有:韦红露律师IP属地:安徽
技术支持:华律网蜀ICP备11014096号-1 个人网站总访问量:162468 昨日访问量:135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