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上突然多一笔钱,相信不少人的内心一定很开心。难道是老板给涨薪了?父母怕吃不饱偷偷存的?朋友为了给我一个小惊喜
一个被骗的案例
近日,市民韩女士银行卡里平白无故多了2.52万元。韩女士正纳闷,没过多久便接到了一名陌生男子的电话,称其输错了银行卡号,汇错款了,要求韩女士将钱退回。想到平时确实也听到过类似汇错款的事情,韩女士便按照对方的要求,将该笔汇款“退”了回去。
一个月后,韩女士收到了银行短信,显示其银行卡被扣款3000多元。一头雾水的韩女士立即报了警。
原来,不法分子利用韩女士的个人信息在一个贷款网站贷款2.52万元——没错,就是之前打到韩女士账户上的钱!随后,不法分子与韩女士联系,谎称打错款,要求韩女士把钱“退还”。一个月后,韩女士便需要为这笔贷款偿还利息了,被扣的3000多元便是第一期的利息。
最终,在警方的帮助下,韩女士向银行进行了申诉,避免了财产进一步损失。但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韩女士自己也无从知晓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人转错了钱。
毕竟,真的有这样的人(倒霉蛋)存在。
看着卡上的余额,你有了一瞬间想据为己有的冲动。
千万不要这样做,一旦这样做了,你可能就游走在违法的边缘!
刑法学者张明楷教授:“实践中经常发生他人误转存款被行为人取走的案件。
例如乙原本应向丙的账户汇入十万元存款,但由于操作失误,将10万元存款汇入到甲的账户。在本书看来,虽然甲形式上享有了10万元债权,但由于缺乏享有债权的任何根据,故不应认定甲对银行享有10万元的债权,或者说,不能认定甲在法律上占有他人10万元存款,更不能认定甲占有相应的现金。
因此,如果甲从自动取款机中取出现金的,应认定为对银行现金的盗窃;如果甲从自动取款机上将10万元转入自己或其他账户的,应认定为对存款债权的盗窃;如果甲从银行柜台取出现金或者转入其他账户的,则成立诈骗犯罪。”
(《刑法学》第五版张明楷著)
法学家的论述未免有些高深难懂,通俗的讲:
倘若有一天你的账户突然多了10万元,你没有法律上的任何依据可以获得此笔款项的,对这笔钱不享有任何权利。
如果你到银行自动取款机取出来,会涉嫌盗窃罪,而且属于盗窃金融机构,系量刑加重情节,会从重处罚;如果你通过手机银行、微信或者支付宝等形式转入自己其他账户或者亲戚、朋友的账户,就会涉嫌一般盗窃罪;如果你到银行柜台直接找银行工作人员支取,就会涉嫌诈骗罪。
汇款错误而获得的钱财一旦被挪用会涉嫌犯罪,因为这属于“不当得利”。虽然这笔钱是因汇款人汇错的前提下造成的,当事人没有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但是由于在主观上知道这笔钱不属于自己,在挥霍这笔金钱的时候就可能涉嫌犯法了。此外,即便收到汇款的人未动用钱财,如果不愿未配合银行和汇款人处理,也有可能涉嫌侵占罪。汇款人可以凭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在诉讼期内及时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冻结这个银行账户。
这类生活现象平常很少遇到,人们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笔者认为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俗语讲“不义之财不可贪”,否则会因为一时贪心,导致大祸临头,身陷囹圄,悔之晚矣。
那么如果我们如果收到汇错款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建议你三步走。
1、查看收支明细,查明收入的来源,查看打款过来的账户,然后进行辨别,如果是家人或者亲戚的帐号,或者公司工资以及投资收益等正当收益,则不用理会。
2、如果确实不属于自己的正当收入,可以去银行柜台询问,查明到账是否属实、汇款方的详细资料等。
3、报警。如果暂时无法去银行查询的话,或者收到奇怪的来电、担心有人实施骗术,选择报警处理往往更为妥当。
如有人称“汇错款”要求退回时,应要求对方提供姓名、汇款转账明细等详细信息,并向银行进行核实,在认真核对并确认确实是“汇错款”的情况下才能将款项退回。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快递单、车票机票等各类生活单据不可随意乱丢,尽可能避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包含个人信息的图片和文字,不贸然填写网络上的各类“调查问卷”等等,最大限度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非法活动。
16年 (优于95.58%的律师)
16次 (优于93.51%的律师)
9次 (优于93.91%的律师)
18678分 (优于97.46%的律师)
一天内
396篇 (优于97.88%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