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律师网

有志上高山的人绝不在半山腰停留

IP属地:湖南

李静律师

  • 服务地区:全国

  • 主攻方向:合同纠纷

  • 服务时间:09:00-21:59

  • 执业律所:北京盈科(长沙)律师事务所

在线咨询 收藏 1人关注

法律咨询热线|

13027492861点击查看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相关辨点

发布者:李静律师|时间:2020年07月03日|分类:律师随笔 |615人看过举报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社会上以存款形式公开吸收公众资金的行为。一般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对此,刑法第176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刑事案件可从以下方面着力进行辩护:


      一、无罪辩护要点

       1、区分民间借贷纠纷与刑事犯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该罪所针对的对象是社会公众的“存款”,也就是说集资人与行为人之间的基本法律关系应当是借贷关系,如果双方存在其他法律关系,如行为人与集资人之间商定共同出资合伙做生意,最终由于行为人经营不善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该种行为就属于一般的民间借贷,而不应认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行为人是否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宣传并吸收存款

      行为人如果只是向特定的人进行借款,无论借款数额多少,集资人有多少都不应当认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3、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

      司法实践中行为人为非法吸收存款,往往先成立公司或独立法人实体,从而博得投资人的信任,再以公司或法人名义大肆对外对其从事某个项目进行宣传从而达到其大量吸收公众存款的目的。

      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规定单位犯罪的立案标准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达到100万元,而个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犯罪数额是20万元(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集资数额不满100万元的涉嫌非吸类案件中,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就决定了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另外,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在犯罪数额的认定上对最后量刑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如果行为人成立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非法吸收存款,并且大多数存款都是以公司名义吸收,应该认定为个人犯罪。如果在公司成立并且有实际经营业务后,非法吸收存款只是其中之一时,就应当考虑定单位犯罪,只追究其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二、罪轻辩护

    (一)整体罪轻辩护

      1、审计报告之辩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数额应当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来计算。所谓的资金全额应当是指行为人实际从投资人手中所吸收的资金总额,不应包括先前返利的金额,也不应包括将利息再次直接转作本金而继续投资的部分。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的起诉书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数额认定往往依据审计报告的审计结果来确定。

      一方面要审查作出审查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鉴定主体资格,该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机构是否列入《国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之中。而对于不具有鉴定主体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所作出的审计报告,可申请重新鉴定或申请启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程序,对该类审计报告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从而直接打破控方证据链。

      另一方面,审查报告结果所依据的集资人投资额数额往往也不具有客观性,比如:很多集资人实际投资额由于将利息提前从集资款中扣除,导致集资人报案的金额与实际投资额也不一致,甚至数额相差很大。甚至有些集资人会虚报或夸大实际投资金额。而如果公安机关在犯罪嫌疑人处也没有提取原始帐目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仅依据集资人的报案记录最终出具的审计报告数额往往比实际投资额多出很多,审计报告认定犯罪数额的客观性就值得质疑。

      2、用途之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能够及时清退其所吸收的资金,则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其中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因此,如果企业或个人客观上的行为虽然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其所吸收的存款确实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企业或个人有意愿、有能力退还借款时,应当建议法院免予刑事处罚。

      而如果企业或个人有意愿退还借款,但暂时还没有能力,辩护律师可以通过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退还部分集资款或与集资人签定在一定期限内保证退还集资人全部集资款的“还款协议”与集资人在形式上达成和解协议后,再申请办案机关对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或在审判阶段对行为人减轻罪责,进行辩诉交易,从而达到有效辩护的目的。


      (二)员工个人辩护


      首先应考虑员工在单位中的工作性质是否和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存在关联性;是否实际参与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是否明知单位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需结合员在单位内部的工作经历、员工是否参加过单位的相关培训或单位会议,是否指点过吸纳存款等工作来综合判断。


      其次,结合员工在单位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犯罪情节进行量刑辩护。根据《全国法院关于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观点,在个案中,不是当然的主、从犯关系,有的案件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在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从关系不明显的,可不分主、从犯。


      最后,应充分考虑员工参与单位犯罪所带来的客观社会危害大小,如单位业务人员虽积极参与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存款,但该业务人员所吸收的客户存款在案发前大多已经到期并偿还,并未给被害人造成巨大的损失,故其客观上造成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此对其在量刑应当考虑从轻处罚。


      综上,针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可从多个角度制定辩护策略,争取最佳辩护效果,对于本文未提及的要点也欢迎指正和补充。


收藏
在线咨询

律师号码归属地:湖南 长沙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13027492861

相关阅读

  • 全站访问量

    79453

  • 昨日访问量

    94

技术支持:华律网 - 版权所有:李静律师

Copyright©2004-2024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3493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