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培源律师网

专业、高效、有责任心的律师值得您信任

IP属地:江苏

陆培源律师

  • 服务地区:全国

  • 主攻方向:债权债务

  • 服务时间:08:00-22:00

  • 执业律所:北京市炜衡(苏州)律师事务所

在线咨询 收藏 0人关注

法律咨询热线|

18860905405点击查看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购房时父母“鼎力相助” 是赠与还是借款?

发布者:陆培源律师|时间:2025年04月01日|分类:律师随笔 |24人看过举报

[婚姻家事系列]

来源江苏法院网

 

购房时父母“鼎力相助”

是赠与还是借款?

 

【基本案情】

赵某和王某结婚以后,王某父母出资180万元给夫妻俩在上海奉贤区购买房屋一套,登记在赵某、王某二人名下。可好景不长,购房不到一年,赵某便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向法院起诉离婚,王某同意离婚。但是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过程中,双方就王某父母当初的房屋出资款性质发生争执。

王某认为其父母转账的180万元为借款,应为双方婚后共同债务,并提交了借款借据、转账明细、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予以佐证;赵某则认为其与王某父母之间不存在借贷合意,其与王某父母之间亦未曾签订借条或口头约定为借款,认为王某父母提供的180万元是为王某婚后购买房屋的赞助,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该款项的性质为赠与,不应当做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裁判结果】

法院认定王某、赵某与王某父亲就案涉房款构成民间借贷关系,并认定赵某作为房屋共同共有人,应对因购买房屋而产生的夫妻共同借款债务承担共同偿还责任。

 

【裁判理由】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王某父母对案涉房屋的出资意思表示是赠与还是借贷?

第一种意见认为,在当今房屋市场价格普通较高的形势下,父母资助子女购房为常理所默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没有明确意思的情况下应当为赠与。本案中,王某父母的赞助行为应当推定为赠与,在处理过程中应综合案涉房屋市场价值、双方对房屋的出资贡献程度、双方对房屋处分的意愿,以照顾王某及王某父母为原则,适当给王某多分。

第二种意见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前提是父母出资能够被认定为赠与性质,而赠与作为一种法律行为,须赠与人和受赠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方能成立。在父母出资时未有明确表示出资系赠与的情况下,该出资款应视为对子女的临时性出借。现赵某、王某离婚,该出资款理应视为夫妻共同债务,由二人共同偿还。

法院认为,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成立首先需要当事人之间存在借贷的合意,其次是出借人实际向借款人交付了出借款项。本案中,王某主张其父母转账的180万元系购房借款,提交了银行转账明细、王某手写的《借据》等证据,结合王某的当庭陈述,符合借贷关系的构成要素,可以认定本案所涉款项为借款。

赵某辩称其与王某父母之间不存在借贷合意,双方也未曾签订借条或口头约定为借款,王某父母向王某转款的行为是自愿的赠与行为,目的在于帮助王某减轻家庭生活压力。但从王某与赵某的微信聊天记录可以看出,双方就购房事宜向王某父母借款商讨过,对于王某书写借据且实际接收了房款,赵某是知情且认可的,虽然赵某未在借据上签字,但不能成为不承担还款责任的抗辩事由。

关于赵某抗辩该款项应视为王某父母的赠与,不应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愿意接受赠与的合同。因此赠与行为应通过明示的方式进行,而不应以默示或暗示的方式进行。纵观本案,王某父母并未书面明确表示将案涉款项赠与赵某、王某二人,赵某亦未提供证据证明该款项系王某父亲对二人的赠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综上,本案结合案涉款项的交付过程、交付方式及其他相关证据等认定王某、赵某与王某父亲就案涉房款构成民间借贷关系,并认定赵某作为房屋共同共有人,应对因购买房屋而产生的夫妻共同借款债务承担共同偿还责任。

收藏
在线咨询

律师号码归属地:江苏 苏州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18860905405

相关阅读

  • 全站访问量

    584219

  • 昨日访问量

    738

技术支持:华律网 - 版权所有:陆培源律师

Copyright©2004-2025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3493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