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发律师

  • 执业资质:1450320**********

  • 执业机构:广西嘉宸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刑事辩护婚姻家庭交通事故房产纠纷侵权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附法律依据)

发布者:文金发律师|时间:2016年08月17日|分类:合同审查 |1334人看过

我国刑现行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比如在一些法条中无罪推定原则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无罪推定原则要求对于犯罪嫌疑人应当以非羁押为常态,以羁押性为例外虽然在司法实践中离这样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从新刑诉法规定中,似乎也可看到立法者为此所作的努力,以及我国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

在这些条款中,羁押必要性审查条款,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疑罪从无原则。而该条款的设定,无疑提升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整个过程中的辩护空间。

但是在实践中,羁押必要性审查条款并未被普遍运用本文整理了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中与羁押必要性审查相关的规定,让更多的人运用这一规定,以期激活沉睡的法条,让律师在刑事辩护中更有作为。

关于羁押必要性审查,首先明确以下几点:

  1、可以提出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的主体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

2、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时间可以贯穿于逮捕后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到审判的整个诉讼过程;

3、负责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部门是检察机关,其内部具体分工为:侦查阶段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由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审判阶段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由公诉部门负责。监所检察部门在监所检察工作中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可以提出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

附: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93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95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97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115条: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利害关系人对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权向该机关申诉或者控告:

(一)采取强制措施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释放、解除或者变更的;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

 第六百一十六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

  人民检察院发现或者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的申请,经审查认为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有关机关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第六百一十七条:侦查阶段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由侦查监督部门负责;审判阶段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由公诉部门负责。监所检察部门在监所检察工作中发现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可以提出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

  第六百一十八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时应当说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理由有相关证据或者其他材料的,应当提供。

  第六百一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书面建议:

  (一)案件证据发生重大变化,不足以证明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行为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为的

  (二)案件事实或者情节发生变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独立适用附加刑、免予刑事处罚或者判决无罪的;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新的犯罪,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串供,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自杀或者逃跑等的可能性已被排除的;

  (四)案件事实基本查清,证据已经收集固定,符合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条件的;

  (五)继续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期限将超过依法可能判处的刑期的;

  (六)羁押期限届满的;

  (七)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变更强制措施更为适宜的;

  (八)其他不需要继续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形。

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书应当说明不需要继续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理由及法律依据。

  第六百二十条:人民检察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

  (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羁押必要性评估;

  (二)向侦查机关了解侦查取证的进展情况;

  (三)听取有关办案机关、办案人员的意见;

  (四)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

  (五)调查核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六)查阅有关案卷材料,审查有关人员提供的证明不需要继续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有关证明材料;

  (七)其他方式。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