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并没有对诉讼时效进行规定,但是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的规定表示,发生劳动纠纷后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限是一年,应该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当事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的时间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没有规定诉讼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有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4、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诉讼时效相关规定
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的纠纷。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几类特殊的争议,如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由于合同的复杂性、地域性,因此,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其他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当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后,首先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在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的那一天起一年之内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是拖欠劳动报酬而引发争议的劳动者应该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时间内提起劳动仲裁。
3年
1次 (优于73.87%的律师)
4853分 (优于91.84%的律师)
一天内
62篇 (优于95.72%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