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话题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如何实现最低量刑? 北京华让律师事务所律师凭借其专业能力,在一起错综复杂的案件中,为一位背负前科、面临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指控的当事人,成功争取到了法律框架内的最低量刑。
NO.1案情介绍 2023年9月的四川省某县,一场因土地赔偿争议而起的阻工风波,将平静的乡村推向了风口浪尖。高先生及其同村村民,因不满工程占地赔偿标准,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阻止挖掘机作业、在潜在危险区域静坐抗议,以表达他们的不满。这些行为不可避免地阻碍了施工进度,给施工方带来了经济损失,高先生因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被警方带走。 2023年10月18日当事人被公安局刑事拘留, 11月20日检察院批准逮捕。 检察院指控高先生组织村民建立微信群保证每户村民每天都有人员参与阻工,每户出资2000元充当保证金,无正当理由不参与阻工就扣钱。参与阻工的每户村民通过微信和现金方式总共出资64000元,采购土豆、大米、酸菜等物资,并制作横幅标语,拍摄视频上传短视频平台,以此引起舆论关注向政府施压。鉴定施工单位损失34万余元,认为应当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高先生在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犯罪中起组织作用,属于首要分子,建议量刑5到6年。 NO.2办案思路 2023年12月律师接受委托。 这起案件,不仅仅是关于土地、赔偿与权益的较量,更是对律师专业素养的考验。为了揭开案件真相,律师深入调查,走访了涉案村民,详细了解了他们的诉求与困境,对征收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力求找到对被告人最有利的法律依据。同时,积极与检察院、法院沟通,阐述自己的观点,争取理解与支持。 律师提出: 1、征收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并未尽到宣传、普及与解释义务。被告人的文化程度都在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低,自身理解法律的能力较差,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被告人在实施犯罪时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犯罪。 2、施工单位损失34万余元并无实际开票据等证据支撑,鉴定报告不符合客观事实。 3、被告人已认识到了自身罪责以及给他人、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接受了相应惩罚。应对其减轻、从宽处罚,这才符合公平、公正及刑事法律的立法本意。倘若能对其从轻处罚甚至适用缓刑,或将对此次征收项目纠纷矛盾的化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NO.3最终结果 在庭审过程中,律师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被告人的行为动机、手段及后果,强调了其行为的非暴力性与无奈性。他引用相关法律条文,对检察院的指控进行了有力反驳,提出了更为合理的量刑建议。法律的最终目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与挽救。 经过四次庭审,最终成功为被告人争取到了最低量刑,有期徒刑三年。律师的成功辩护,不仅为当事人争取到了应有的法律权益,也为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在法治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应得到尊重与保护,无论其背景如何,都应在法律的阳光下得到公正的对待。 律师提醒:如果同样面临土地赔偿纠纷,当事人应当首先尝试与项目方进行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若协商无果,可通过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申请调解或仲裁,甚至提起诉讼等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依法行事,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