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平律师

  • 执业资质:1510120**********

  • 执业机构:四川卓别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法律顾问合同纠纷公司法婚姻家庭刑事辩护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官司胜了,对方不履行怎么办?

发布者:龙平律师|时间:2018年07月01日|分类:债权债务 |445人看过


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当事人官司打赢了,但最终拿不到钱。一方面是因为在诉讼审判程序时没有做好财产保全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对方没有可供保全的财产,对于后一种情况,系判决前就已经知晓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尚未发现可供保全的财产。无论是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二种情况,若因申请人无法保全的财产,在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有财产且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等拒不执行行为,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情节严重的,应当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

司法实践中计算时间从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时起算。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规定的“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行为起算时间如何认定,民事判决发生法律效力时起算,还是从执行立案时起算。对此司法实践认为,生效法律文书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并不是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要件和前提,拒不执行判决的行为应从相关民事判决发生法律效力时起算。

主要理由如下:

  1. 符合立法原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解释时指出,该条中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这就是说,只有具有执行内容的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才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义务人才有及时、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责任。生效法律文书的强制执行力不是在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才产生的,而是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即产生。

  2. 与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协调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包括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交易财产、放弃到期债权、无偿为他人提供担保等,致使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由此可见,法律明确将拒不执行行为限定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并未将拒不执行的主体仅限定为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的被执行人或者协助执行义务人等,更未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调整范围仅限于生效法律文书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后发生的行为。

  3. 符合立法目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法目的在于解决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执行难”问题。将判决、裁定生效后立案执行前逃避履行义务的行为纳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调整范围,是法律设定该罪的应有之意。将判决、裁定生效之日确定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拒不执行行为的起算时间点,能有效地促使义务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即迫于刑罚的威慑力而主动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避免生效裁判沦为一纸空文,从而使社会公众真正尊重司法裁判,维护法律权威,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实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法目的。

    因此,当事人在面对对方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时,不要担心,我国《刑法》313条提供了后续保障。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