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审维持原判的情况下,生效的判决将立即产生法律效力。根据法律规定,各方当事人必须依法履行判决裁定中所确定的义务及责任。
1.对于已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和裁定,以及刑事判决和裁定中涉及财产部分的执行,应由负责审理案件的初级人民法院或与该初级人民法院处于相同层级并拥有被执行财产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进行。
2.若涉及其他法律规定须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则应根据被执行人的居住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确定执行的人民法院。
3.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执行书后超过六个月仍未执行,申请执行人有权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4.上级人民法院在审查后,可要求原人民法院在特定期限内继续执行,或决定由本院直接执行,或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5.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生效判决,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判决得以执行。
关于二审是否开庭审理的问题,应依据具体情形而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决定是否开庭审理时,会综合考虑案件的性质、事实争议程度、证据的充分性等因素。
2.对于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以及符合其他特定条件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这些特定条件包括:
(1)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2)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3)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3.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没有新的事实和证据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决定不开庭审理。
1.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公正等重要功能。它不仅是一种规范行为、约束权力的工具,更是一种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
2.法律的意义在于为公民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和权利保障。它规定了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为公民提供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依据。
3.法律也通过惩罚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正等方式,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4.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其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遵守法律规定,尊重法律权威。
【免责声明】
本人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普法参考。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遇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删除,谢谢。
3年
2491分 (优于86.75%的律师)
一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