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通常情况下的举证责任是由原告承担,但在特定情境下可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
在环境污染纠纷中,污染者应负责证明自己的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
这种制度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司法公平,尤其是考虑到受害方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有限的弱势地位。
尽管存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原告在环境污染案件中仍需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
原告必须证明两个核心要素:
1.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
2.原告因此受到了损害。
实施污染行为是构成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要件。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使排污符合标准,若造成他人损害,依然需承担赔偿责任。
《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应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
原告需证明自己因环境污染遭受的具体损害,可能需要环保局、医院等相关部门的鉴定和公证处的公证。
环境污染案件中的举证责任是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来明确的。
这些规定确保了举证过程的公正性,并为原告和被告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即使在举证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举证责任倒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其权益。
在特定情况下,法律也要求原告承担举证责任,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对于那些面对侵权行为而不知如何维权的个人,律图的专业律师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
本人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普法参考。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遇侵权,请及时与我联系删除,谢谢。
3年
2491分 (优于86.75%的律师)
一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