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律师
尤其擅长办理知识产权、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等民商事诉讼案件
18758132270
咨询时间:09:00-21:59 服务地区

浙江杭州律师:公司印章管理专题——企业刻制多枚公章并同时使用可以吗?

作者:张文娟律师时间:2020年03月09日分类:律师随笔浏览:496次举报


企业可以刻制多枚印章并同时使用吗?这个问题不仅困扰了许多创业者,就连很多成熟的企业家也回答不上来。实践中企业不仅使用一枚印章,究竟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呢?

王先生是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18年公司经营困难,王先生便以A公司的名义向好友刘女士个人借款,双方签署了《借款协议》,约定借款100万元,对借款期限及利息也进行了明确约定。借款期限届满后A公司无力偿还借款,刘女士与A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先生及另一位股东孙先生均协商不成,遂一纸诉状将A公司告上了法院。

A公司在诉讼中辩称:《借款协议》上面的A公司公章并不是公司登记备案的公章。公司在工商备案的公章带有防伪编码,而《借款协议》上的公章没有防伪编码,因此系他人伪造了公司公章,该《借款协议》对A公司没有法律约束力。即使刘女士提供了前后向A公司转账3次款项合计92万元的银行转账记录,也不应定性为借款,更无需支付利息。那么A公司的说法是否合理呢?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的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印章制发机关应规范和加强印章制发的管理,严格办理程序和审批手续。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刻制印章,应到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刻章单位刻制。那么,没有经过公安机关备案的印章是否就没有法律效力,其签订的协议是否就无效呢?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观点,公司同时拥有私刻印章和备案印章,即印章不止一枚的,公司就不能否定存在效力争议的某一印章为伪造印章。因此不能仅以合同上加盖的印章与备案的公司印章不一致为由,主张合同对其不产生约束力。本案中,如果A公司存在并使用的印章不仅有备案印章,还有未备案印章,那么即使《借款协议》上的印章是未备案印章,A公司也不能否定《借款协议》的法律效力。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既往的裁判观点还认为,只有在公司用章不具有唯一性的情况下,公司才不能否定某一印章的效力。交易相对人主张对方公司存在同时使用多枚印章的事实,应当承担证明责任。

站在A公司的角度来讲,A公司应当在本案中最大限度的维护A公司印章的唯一性。若本案债权人刘女士收集到相应证据证明A公司除了备案印章之外,还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过非备案印章并认可了非备案印章的效力,则A公司不仅会在本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败诉,后续若再次出现非备案印章加盖的文件,A公司也不得否定其效力。这将导致灾难性的法律后果。因此,针对公司多枚印章的问题,在此给予以下方面的法律建议

首先,公司印章最好具有唯一性,切忌同时使用多枚印章对外签订合同或签发对外往来函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股东等发现公司存在同时使用多枚印章的情形时应立即制止并回收印章,以确保公司印章使用的唯一性,对于已经被损坏、废弃、遗失、盗窃的印章,应及时登报公示并尽可能的告知交易相对人,公司如果放任同时使用多枚印章的,则不能否定任何一枚印章的效力。

其次,公司知晓他人使用伪造私刻的公司印章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必要时可以通过登报公告的方式对公司用章具有唯一性事实进行公示。公司知晓伪造公章的存在、使用而未采取措施防止交易对方的利益损害,且在其他场合认可其效力的,则使用该公章签订的合同对公司具有约束力。

,对于公司使用过的印章,无论是否备案、无论是否采取过防伪措施,在法律效力上不存在任何差异,如确实需要保留多枚印章的,应对所有的印章采取统一管理标准并尽量集中管理。

,公司对于某一印章效力范围的规定属于公司内部规定,公司人员超出规定范围使用印章签订合同的,如果交易相对人为善意(即不知情)的情形下,对公司仍具有约束力。

综上所述,公司不得对同一印章的效力在不同的交易或诉讼中做不同的选择,只要在某一民事活动中认可某一印章的效力,公司即不能在其他场合否定该印章的效力(无论该印章是否经公司授权、是否系他人私刻甚至伪造、是否进行工商备案)。因此,公司保持印章使用的唯一性非常重要。

 


张文娟律师 已认证
  • 执业6年
  • 18758132270
  • 浙江泰杭(囊谦)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 入驻华律

    6年

  • 平台积分

    1398分 (优于81.5%的律师)

  • 响应时间

    一天内

  • 投稿文章

    32篇 (优于98.02%的律师)

版权所有:张文娟律师IP属地:浙江
技术支持:华律网蜀ICP备11014096号-1 个人网站总访问量:116303 昨日访问量:310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