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会律师网

以专业的视角解读案件,以智慧的方式解决争议!

IP属地:安徽

胡志会律师

  • 服务地区:全国

  • 主攻方向:债权债务

  • 服务时间:08:00-21:59

  • 执业律所:安徽明钰律师事务所

在线咨询 收藏 0人关注

法律咨询热线|

13395528229点击查看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被解聘诉求双倍工资补差及赔偿不予支持

发布者:胡志会律师|时间:2017年03月10日|分类:律师随笔 |1088人看过举报

 案情:原告系专门从事设备的设计、研发公司。2013年3月,该公司在一人才市场发布招聘简章拟招聘设计工程师等职位员工。李某前去应聘并提交当地一全国名牌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成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以及其他多个能反映其学历的材料。面试后公司对李某非常满意,现场决定聘用其为公司的机械工程师。次日李某便到该公司上班,但双方并没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只是口头约定试用期为两个月以及试用期和转正后的工资。

  后因李某在工作中屡屡出错,而公司此时亦发现其在应聘时提供了虚假的学历证明,便于当年6月将其解聘。随后李某便申请劳动仲裁,其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8000元、赔偿金4000元获支持,而原告公司却不服此仲裁裁决,起诉至法院。

  法院一审认为,该案中应聘者的学历及工作履历是用人单位是否录用的重要参考因素,被告李某所提交的虚假学历证书在应聘时,对该公司决定是否录用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某是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因此双方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应认定为无效,因此李某为该公司提供了劳动期间已获得的劳动报酬无需返还,公司也无需向其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且公司解聘李某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因此也无需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律师说法:该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原、被告双方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是否有效?公司是否需向李某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趁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无效。而“欺诈手段”的认定,则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实施了欺诈行为,如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信息;二是劳动者的欺诈使得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与该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即如果劳动者不实施欺诈行为,即不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话,用人单位就不会与其订立劳动合同;三是劳动者提供真实情况后用人单位不会与其订立劳动合同。

  该案中,原告某公司对其提供的“机械工程师”职位的应聘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相关行业二年以上工作经历”。而李某在应聘时并不符合该公司对应聘人的学历要求,却故意告知其具有相应学历,并提供了伪造的学历证书,而使该公司作出了聘用他为机械工程师的决定。

  因李某提供虚假学历证明获得职位的行为应被认定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其与公司建立的劳动关系应是无效的。而无效的劳动关系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原告公司无需向李某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该公司可以基于其欺诈行为提出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却并不需要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收藏
在线咨询

律师号码归属地:安徽 蚌埠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13395528229

相关阅读

  • 全站访问量

    146483

  • 昨日访问量

    46

技术支持:华律网 - 版权所有:胡志会律师

Copyright©2004-2024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3493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