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兴律师

  • 执业资质:1430120**********

  • 执业机构:北京市鑫诺(长沙)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合同纠纷婚姻家庭债权债务公司法刑事辩护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婚后子女买房,父母出资的性质探讨。

发布者:潘新兴律师|时间:2020年05月19日|分类:婚姻家庭 |310人看过


                                                                       探

对当前的年轻人来说,结婚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就是买房,而在房价动辄几万元每平方米的行情之下,大部分年轻人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购房。


为了子女能顺利成家,生活幸福美满,中国的父母作为全世界最无私伟大的父母,会拿出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出来给子女买房。

刚刚购房时,往往夫妻感情比较稳定,家庭生活和谐,父母碍于情面或者出于各种顾虑,只管“给”,一般也不会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是赠与还是借款;而子女在接受款项时,也往往只顾着“花”,而不关注所接受款项的性质。


可一旦夫妻感情破裂,闹起了离婚,财产分割时往往会产生激烈的冲突,此时双方对彼此一分一毫的付出都会锱铢必较,而对于父母为购房出资的定性,究竟是借款,还是赠与,由于缺乏有效的约定,则会成为争论的焦点。

                                                            基本案情

吴甲与吴小甲是父子关系,吴甲与雷乙于2014年1月3日登记结婚。婚后夫妻二人看上了长沙北辰三角洲的一套房子,总价款85万元,由于夫妻二人无力单独支付购房款。


吴甲于2014年11月10日向吴小甲银行转账80万元。吴小甲收到钱以后,使用其中的55万元支付了购房的首付款,签订了购房合同,雷乙作为房屋共有人,剩余款项据吴小甲称用于家庭生产经营,雷乙不置可否。


2018年2月22日,因吴小甲与雷乙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开始闹离婚,吴甲要求吴小甲向其出具借条,内容为吴小甲因购买北辰三角洲房产向吴甲(父亲)借款(800000元)捌拾万元整。


现吴甲催讨吴小甲、雷乙还款,诉至法院。雷乙主张吴小甲在夫妻闹离婚时对吴甲出具借条的行为有串通之嫌,雷乙没有借贷合意的真实意思表示,也没有事后追认,而吴甲在出资时并未明确表示是借款还是赠与,应推定为赠与。


本案长沙市开福区法院一审判决吴小甲、雷乙需偿还吴甲借款80万元,雷乙不服该判决,提起上诉,长沙市中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

                                                      法律分析

婚后购房,父母出资的性质在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应当认定为借款还是赠与,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二条和《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均围绕这一问题作出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还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从裁判文书网上的查询结果来看,各地法院的判决也不尽相同。

                                                   第一种观点

认定为赠与: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已经明确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基于中国特色的婚姻习俗,通常情况下父母为子女婚后出资购房的行为是建立在血缘、姻亲关系基础上的,带有很强的身份色彩,在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父母出资时双方存在借贷合意时,应当认定为赠与,

                                        第二种观点

认定为借款:


子女买房,父母提供款项,除明确表明赠与外,应视为以帮助为目的的临时性资金出借,目的在帮子女渡过经济窘迫期,子女负有偿还的义务,至于事后父母是否要求偿还,系父母行使或放弃债权的范畴,与债权本身客观存在无关。

律师观点

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主要理由如下:

1

《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


该条款应当理解为适用于夫妻离婚分割共同财产之时,解决的是赠与夫妻一方还是双方的问题,但前提是父母出资款已被认定为赠与性质。

2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属于单务合同,应谨慎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当事人对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事实的证明,以及对口头遗嘱或者赠与事实的证明,人民法院确信该待证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表明对赠与事实的认定高于一般事实“具有高度可能性的”的证明标准,需排除合理怀疑。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


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上述案例中吴甲以转账凭证主张其与吴小甲、雷乙之间系民间借贷关系,雷乙主张所转款项属于赠与,雷乙应就赠与性质进行举证,当雷乙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吴甲有赠与的意思表示时,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3

从公序良俗的角度来说,不宜将父母的出资认定为理所当然的赠与。


在当前高房价背景下,部分子女经济条件有限,父母在其购房并装修时给予资助虽属常态,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并非父母应当负担的法律义务,这种现象不能被当作理所当然,也绝非法律所倡导。子女成年后,父母已尽到抚养义务,并无继续供养的责任。


父母对子女买房提供出资的除明确表示赠与以外,应视为以帮助为目的的临时性资金出借,子女负有偿还义务。至于事后父母是否要求偿还,属于父母行使或放弃债权的范畴,与债权本身的客观存在无关。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