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长江律师

  • 执业资质:1370120**********

  • 执业机构:山东高澜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人身损害婚姻家庭劳动纠纷刑事辩护合同纠纷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为什么要进行意思表示的解释?

发布者:韦长江律师|时间:2023年03月03日|分类:合同纠纷 |1155人看过

   【条文

《民法典》第142条: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

   【解读

   说合同解释,不得不说意思表示的解释。

   意思表示解释是指对意思表示含义的理解和说明。

   意思表示解释具有必然性,只要有人去理解意思表示的信息,就必然伴随着意思表示的解释。这与语言文字等表达方式的诠释性有关,语言文字等表达的意义是通过诠释获得的。信息交流的过程一定包含了基于主体思维和信息客观状态的诠释过程,信息是通过诠释获得的,信息与信息载体之间的诠释连接可以是共识、经验、科学规律、法律等,意思表示解释的必然性来源于人类通过诠释获得信息的必然性。

   意思表示解释具有前置性。应当先进行意思表示的解释,再进行意思表示瑕疵、意思表示漏洞、意思表示是否独立的判断。意思表示的解释是意思表示含义的阐述,是发现意思表示含义的必然过程,只有经过了意思表示解释才能知道意思表示是否瑕疵、漏洞和独立,也只有经过意思表示才能真正阐发意思表示的实际信息。如不进行充分的意思表示解释,就进行意思表示是否瑕疵、是否漏洞和是否独立的判断,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具有正当性的,是不符合诚信原则。有的意思表示看似是瑕疵的、漏洞的或非独立的,但是经过解释后,却是一个完全的意思表示,如某人到经常去的饭店就餐,服务员说老三样吗,此人以OK”手势表示同意,并落座等待就餐,此例中,如果仅看行为人意思表示的表面作出的“OK”手势,可能就是一个漏洞的意思表示,但是经过结合交易习惯解释后,该行为人以“OK”手势进行的意思表示完全是一个能够阐发交易信息的意思表示;有的意思表示看似是完全的,但是经过解释后却可能是瑕疵的、漏洞的和非独立的,如当事人之间以虚假意思表示隐瞒一定的行为,该虚假意思表示表面上看是没有瑕疵的,但是经过结合行为性质、原因、目的、诚信原则等解释后才能发现该意思表示是虚假的。

   意思表示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体系效应。意思表示解释就是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作为合同的,就是合同的解释。意思表示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和事实基础,作为合同的,其是合同的本质与表达方式,民事法律行为或合同的信息表达是通过意思表示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或合同的内容就是意思表示的内容,因此,意思表示的解释就是民事法律行为或合同的解释。

   从立法来看亦能够表明其体系效应。《民法典》第142条规定:“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该规定是对意思表示解释规则的规定,规定在“民事法律行为”一章中的“意思表示”一节,“民事法律行为”一章未再另行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规则,因此该法条的隐含意义在于,其既在“意思表示”一节中,对意思表示解释具有意义,也在“民事法律行为”一章中,也对民事法律行为解释具有意义,其既是意思表示的解释规则,也是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规则。《民法典》第466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该条款是对合同解释规则的一般规定,从该条款可以看出,合同作为一种表明有相对人意思表示的法律概念,其解释准用《民法典》第142条第1款规定的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解释规则。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