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联储开启降息风波,我国是否会受其影响继续降息?这不仅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悄然兴起“转贷降息”,今天我们来认识“转贷降息”的风险与提醒。
何谓“转贷降息?”
“?转贷降息?”是指借款人在当前生产经营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低于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的情况下, 通过非法中介的协助,将房贷置换为利率更低的经营贷或消费贷,以达到降低利息支出的目的。这种操作通常涉及将原有的高利率贷款通过新的低利率贷款进行置换,以获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或还款方式。
以案说法:“主要想早点把贷款还完,这样利息也会少一些!”家住某中部城市的平平(化名)通过中介将剩余的20万元房贷转成了消费贷,因不属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调范围,当时房贷利率在5%以上,经过一番“转贷降息”的操作后,贷款利率降到“3字头”,约减少4000元的利息支出。
针对贷款资金挪用行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曾指出,借款人出现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等情形时,如个人经营贷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等,借款人应承担违约责任,贷款人可采取提前收回贷款等措施,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消费者需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转贷等行为。
警惕“过桥”“转贷”风险
1、看似省钱,实则赔钱。由于已有的贷款需要先结清才能审批,所以除了介绍贷款的中介外,还会有专门提供过桥资金的机构参与,而过桥资金会以手续费的名义收取利息,本质上就是高利贷。除了收费高昂,过桥资金往往还需要借款人提交身份证件、户口本等个人信息,万一不法中介后续出售、冒用这些信息,开展非法牟利活动,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2、征信危机,得不偿失。以房贷转经营贷为例,银行一般采取双向审查,首付来源排查紧,做房贷都会查客户征信,有消费贷的都要求客户结清才能审批。消费贷也一直有模型排查,一旦查到贷款人有投资目的、以贷还贷或者违规入房市,银行则会联系客户结清,严重者甚至加入灰名单,这将无法再申请消费贷。
3、暗藏违约违法风险。贷款人多在合同中与借款人约定,借款人出现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等情形时,如个人经营贷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等,借款人应承担违约责任,以及贷款人可采取提前收回贷款、调整贷款支付方式、调整贷款利率、收取罚息、压降授信额度、停止或中止贷款发放等措施,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总 结
近年来,面对贷款中介的各类诱导行为层出不穷,随着《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下称“三个办法”)正式施行,国家金融监管层面对贷款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修订明确对防控贷款资金挪用行为加强防控。因此,为避免落入“转贷降息”陷阱,一方面,房贷借款人要摒弃侥幸心理,合法合规申请、使用贷款,另一方面,无论借款人有提前还款的需求,还是想选择房贷的重定价日,务必选择正规合法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不法中介的“骗术”。
来源于:国际金融报中国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