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胜华律师

  • 执业资质:1110120**********

  • 执业机构:北京勇者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公司犯罪刑事辩护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知识产权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识别网络谣言的证据分析方法

发布者:易胜华律师|时间:2020年03月09日|分类:网络法律 |692人看过

识别网络谣言的证据分析方法

易胜华

第一,查明信息(证据)来源。

一般来说,权威发布的信息比较可靠。例如,公信力较强的机构、媒体,权威、专业人士,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有真实身份验证的传播者。

仅仅根据这一点,显然不足以认定信息真实性。机构、媒体和个人,基于其立场、情感,还有失误,都有可能发出错误、虚假的信息。我们必须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但可以肯定的是,来源不明的信息,或者信息出自经常传播谣言的平台,极有可能是虚假的。

第二,进行信息对比(证据能否印证)。

关于同一事件,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版本。此时,我们要克服“先入为主”的习惯,通过多个渠道收集、验证相关信息。尤其是同一事件中各方当事人的陈述,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避免形成偏见。

如果各当事人的说法一致,基本可以采信。如果说法不一致,我们要参考其他证据,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听取他人的分析意见,综合研究。

如果事件中只有一方的声音,并且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这时我们需要高度警惕。为什么只有一方的声音?为什么听不到另一方的声音?

第三,信息(证据)内容的确定性。

带有“据说”“据传闻”之类的字眼,其引述的内容,是不负责任的。内容本身也需要确定性,都是有据可查的。包括相对准确的时间、地点、当事人、见证人。

如果内容大都是分析、推测、猜想,则需要认真分析其中是否存在“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逻辑错误,是否符合生活常识,是否缺失了重要的信息。

第四,信息(证据)是否有情绪化。

网络谣言有一个重要特征:为了实现广泛传播的目的,抓住公众的某个痛点,裁剪、虚构事实,进行煽动。

裁剪和虚构的事实,除了内容的不确定性、重要信息的缺失,还会有情绪化表达流露出来。凡是个人情绪过于强烈的信息,其真实性也会随之降低。

在判断信息真伪时,我们也要克服自己的预设立场。由于身份、职业、人生经历的相似,我们很容易接受某些信息,主动排斥一些相反信息。这不利于我们做出正确判断。

— — — — — — — — — — — — — — — —

在互联网上,不轻信、不盲从、不跟风,认真思考,冷静分析,是吃瓜群众鉴别信息真伪的基本原则。我们的善良,不能被人利用,成为谣言的帮凶。

 

兼听则明,是古已有之的处世智慧。不轻信单方陈述,是法律人特有的思维模式。在信息量极大、传播速度极快的互联网时代,对信息真伪的独立判断能力,是特别重要的素质。被人误导,轻率地认定某一事实,并做出立场选择、表达情感倾向,这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

声泪俱下、激情澎湃,陈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相。声音微弱,或者不敢、不能、不屑发出声音,并不见得就是心虚理亏。真假与是非,不以声音大小而论。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