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生活中,财产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婚内财产协议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那么,结婚究竟有没有必要签订婚内财产协议呢?让我们从法律角度来一探究竟。
一、婚内财产协议的法律依据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明确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这就为婚内财产协议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赋予了夫妻双方自主约定财产归属的权利。
二、签订婚内财产协议的优势
(一)明确财产归属,避免纠纷
在婚姻关系中,财产情况往往较为复杂。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拥有较高价值的财产,如房产、车辆、公司股权、大额存款等,以及在一方或双方有婚前财产的情况下,签订婚内财产协议可以清晰地界定哪些财产属于个人,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日后因财产归属不明确而产生的纠纷。例如,若一方在婚前购买了房产,婚后可能涉及房产增值部分的归属问题,通过婚内财产协议明确增值部分的归属,就能有效避免争议。
(二)保护个人财产
对于一些在婚前积累了一定财富,或者在婚后希望保持个人财产独立性的人来说,婚内财产协议是很好的保护工具。比如,一方在婚前拥有一家公司,通过协议约定公司的资产、收益等归一方所有,即便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公司发展壮大,其财产也不会因婚姻关系而与另一方产生混同,从而保障了个人财产权益。
(三)体现双方意愿,增强婚姻稳定性
婚内财产协议的签订是夫妻双方充分沟通、协商的结果,它体现了双方对婚姻财产的共同规划和意愿。这种协商过程有助于夫妻双方更加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婚姻的稳定性。同时,在面对可能出现的婚姻危机时,由于财产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约定,双方可以更加理性地处理,减少因财产分割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三、签订婚内财产协议的劣势
(一)可能影响夫妻感情
虽然婚内财产协议是基于法律和理性的考虑,但在一些人看来,签订这样的协议可能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对婚姻缺乏信任,从而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尤其是在双方感情基础较为薄弱,或者一方对协议内容存在误解的情况下,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更加明显。例如,一方可能会认为另一方提出签订协议是对自己的防备,进而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
(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婚内财产协议可以对夫妻双方的财产进行约定,但它并非能涵盖所有的财产情况和法律问题。例如,对于一些特殊的财产,如涉及第三人权益的财产,或者在协议签订后出现的新财产类型,可能无法通过协议进行有效的约定。此外,如果协议的内容存在漏洞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也可能导致协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签订婚内财产协议的注意事项
(一)采用书面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婚内财产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这样可以确保协议的内容明确、具体,避免因口头约定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和争议。同时,书面协议也便于双方保存和查阅。
(二)意思表示真实
协议的签订必须是夫妻双方真实意愿的体现,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果一方是在受到欺诈、胁迫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受欺诈、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内容合法合规
婚内财产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利益。例如,协议不能约定免除一方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或者免除一方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等。
(四)可以进行公证
虽然公证并非婚内财产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但进行公证可以增强协议的法律效力和公信力。经过公证的协议,在证据效力上具有更高的证明力,在发生纠纷时,更容易得到法院的认可和支持。
结婚是否有必要签订婚内财产协议,并没有绝对的答案,需要根据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如果夫妻双方对财产问题有明确的规划和需求,签订婚内财产协议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但在签订协议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协议的合法性、有效性,同时也要注重维护夫妻之间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婚内财产协议在保障双方财产权益的同时,为婚姻生活增添一份和谐与稳定。如果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需要更多帮助,记得联系刘云海律师团队。
15年 (优于92.46%的律师)
430次 (优于99.67%的律师)
24次 (优于96.92%的律师)
39886分 (优于98.83%的律师)
一天内
174篇 (优于98.15%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