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移动华律
网站导航
黄涛律师
刚正维护天下正义,冷静协调律法从情!
13977374055
咨询时间:09:00-21:59 服务地区

两高发布渎职案件的相关司法解释

作者:黄涛律师时间:2015年10月20日分类:律师随笔浏览:1018次举报

2013年1月8日,最高院对外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有关情况。该司法解释首次明确了实施渎职行为并收受贿赂的应当数罪并罚。对于以“集体研究”形式实施渎职犯罪的行为,则首次明确应依法追究负有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致1人以上死亡即可定罪

据介绍,2011年,全国法院共审理渎职犯罪案件4611件,生效判决人数4828人,较2010年案件数量同比上升 2.72%,生效判决人数同比上升12.23%;2012年1至11月,全国法院共审理渎职犯罪案件4928件,生效判决人数4426人。

随着渎职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多,相关法律适用存在定罪量刑标准不明确等问题。《解释(一)》首次明确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的定罪标准即“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作出了规定,即: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9人以上,或者重伤 2 人、轻伤3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以上的;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或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渎职受贿并罪处罚

《解释(一)》对应当予以加重处罚的“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也做出规定:造成伤亡达到前款规定人数3倍以上的;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造成前款规定的损失后果,不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致使、强令他人不报、迟报、谎报事故情况,致使损失后果持续、扩大或者抢救工作延误的;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的;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解释(一)》还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渎职犯罪并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的,除刑法另有规定外,以渎职犯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集体研究”不能成托辞

以往的渎职犯罪案件中,关于如何区分领导人员和执行人员的责任以及上级决定或者“集体研究”,能否追究违法决定人员的刑事责任有着不同的看法。对于多人特别是上下级共同实施的渎职犯罪,违法决定的负责人员往往以仅负有间接的领导责任为自己开脱罪责,或者以经集体研究为托辞推诿责任,实践当中有的只追究了具体执行人员的刑事责任。

为此,《解释(一)》首次明确,国家机关负责人员违法决定,或者指使、授意、强令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或者以“集体研究” 形式实施渎职犯罪,应依法追究负有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而对于具体执行人员,可视具体情节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处罚。

严惩食品药品渎职犯罪

据介绍,刑法规定追诉期限自“犯罪之日”起计算,而渎职犯罪的危害结果通常滞后,有的甚至在渎职行为实施多年之后才呈现出来。实践中,往往因为渎职行为的危害结果尚未发生,因而难以追究刑事责任。而等到危害结果发生或呈现出来后,又可能因渎职行为已过追诉期限不能追究刑事责任。为此,《解释 (一)》明确规定,以危害结果为条件的渎职犯罪的追诉期限,从危害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

此外,《解释(一)》还规定,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流入社会,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应当依照渎职罪的规定从严惩处。

黄涛律师 已认证
  • 执业12年
  • 13977374055
  • 广西宏谋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 入驻华律

    12年 (优于68.49%的律师)

  • 用户采纳

    16次 (优于93.59%的律师)

  • 用户点赞

    3次 (优于88.32%的律师)

  • 平台积分

    4664分 (优于91.5%的律师)

  • 响应时间

    一天内

  • 投稿文章

    34篇 (优于73.12%的律师)

版权所有:黄涛律师IP属地:广西
技术支持:华律网蜀ICP备11014096号-1 个人网站总访问量:56970 昨日访问量:35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