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如果你没有私家车,乘坐公交车就是你首选的交通方式,因为在北京外出办事几乎没有太近的,打出租车费用太高,一般很难承受。公交实惠方便,也不算太慢,所以如果不急一般还是会选择公交。对于低收入者,他们几乎没什么选择,骑自行车上班办事近的还可以,远的谁都难以招架,况且北京的立交桥、地下通道、过街天桥以及过分的交通管制会恼得你主动放弃这种最廉价的交通方式。所以在中低收入阶层,乘坐公交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甚至在高收入阶层中一些背负了过重的房贷的人也会不情愿地挤公交。公交在北京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公交的票制改革关系绝大多数北京人的切身利益,每一次很小的变动都会引发巨大的轰动。此次,无疑是最大的一次。
此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离不开公交的中低收入阶层。以前,大多数市民的140次乘车次数每月都会剩很多,而有少数市民的次数又不够,对这些人来说现行的票制对他们更有利,他们会更省钱。另外,对空调车的票制差异取消,改变了以往月票有效车人满为患,空调车、月票无效车空空如也的不合理局面。改革最大限度地眷顾了老百姓利益,维护了市民公用事业、公共设施利用的平等权和优惠权。一个共识是,乘公交的都是“穷人”,开私车的都是“富人”,多收富人的税补助给穷人是缩小贫富差距,中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之一。北京市政府在这一点上为中国所有政府带了一个好头。
在崇尚以民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的今天,政府在社会中出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政府决策的前提。政府为巨商富贾辅路搭桥、保驾护航,让他们赚更多的钱,从而刺激他们更大的“野心”,创建更大的企业,开拓更广的市场,从而再交更多的税,是所有现代高效政府的重要职能和肩负责任。但是,政府在经济快速发展,税收突飞猛进以后,把这些收入如何进行社会再分配则是政府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无论这些钱以何种形式,通过何种手段和方式投下去,具体投到哪,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且,再分配要充分照顾大多数的老百姓,照顾社会中的弱者,给他们更广阔、更舒适的生活空间。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得已丰衣足食。如何办到?政府应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点点滴滴做起,制定政策、出台办法均要照顾百姓的利益,体现公益。政府要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做百姓的知心人,这样政府就找到了自己的合理定位了。
最后再次向北京市政府致敬!号召政府“们”向北京市政府学习。
北京市雄志律师事务所律师
罗春利
2007年1月
19年 (优于97.61%的律师)
15次 (优于93.28%的律师)
2次 (优于85.43%的律师)
13792分 (优于96.54%的律师)
一天内
289篇 (优于98.56%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