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露离婚律师
让每一段婚姻善始善终——用情与理的交融,给您最好的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7707310107
咨询时间:00:00-23:59 服务地区

高考后离婚潮,多少婚姻在为了孩子凑合

作者:王雨露离婚律师时间:2022年05月09日分类:1浏览:2017次举报


又到一年高考后,又是一年离婚潮……高考结束后,父母扎堆离婚,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不少家长们,都觉得高考是孩子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哪怕夫妻双方感情不和、争吵不断,但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双方还是要继续维系经营着这段空壳婚姻。


01

离婚该不该忍到孩子高考结束后?


综艺节目《奇葩说》中曾有一期辩题,“决意离婚的夫妻,要坚持到孩子高考结束吗”,一番辩论后,最终是正方胜出,认为应该坚持。节目组还采访了几位市民妈妈及孩子们,妈妈们给出一致回复,要坚持到高考后再离婚。其中有位妈妈的回答很经典,她说自己的幸福应该要放在孩子的后面,即使真的很想要离婚也要等到孩子高考结束后。而孩子们的意见与家长相反,他们觉得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有权知道事情的真相。他们直言,心都不在一起了,还要硬凑在一起,那其实就是演戏。


离婚,该不该忍到孩子高考结束后?给大家分享一位五一来律所咨询的当事人案例。当事人双方是经朋友介绍认识,后来奉子成婚。两人婚前感情基础不深,结婚后,夫妻双方也很少有沟通交流,男方不管是对我方当事人还是对小孩都漠不关心。


男方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买衣服只给自己买,吃东西只顾自己吃。我们给她做了相关的财产及风险分析后,当事人同意了我们的方案。“我们的婚姻,典型的食之无味,但不会让我有任何弃之可惜的念头。但我儿子马上六月份高考,我忍了很久,想在他高考完后再来处理。”本着尊重当事人的想法,我们便和当事人约定,高考完后再跟进处理。可到五月中旬的时候,当事人联系我们说,孩子在写作业时,用手机看到了其在网上咨询我们离婚事宜的聊天记录,孩子主动跟我方当事人谈及了自己的想法,称完全支持妈妈离婚,自己的情绪不会受到影响。小孩说自己看到了妈妈在这段婚姻中过得并不开心,如果分开可以让妈妈开心,那自己是完全支持的。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就像《奇葩说》中采访到的孩子和妈妈们,每个答案的背后都有各自的逻辑和理解。

离婚不一定要忍到孩子高考后,但也不能冲动行事不顾孩子想法。这里我们并非鼓励大家离婚,只是想说,如果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完全无法和好的情况下,你的忍耐和等待并不会让你们夫妻关系得到缓和,也不能让孩子的成长更为健康。离婚对孩子确实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和谐的婚姻对孩子伤害更大。


02

多少婚姻在为了孩子凑合


高考后离婚潮,放大些看可以发现是父母们在为了孩子而凑合过。高考更像是孩子们长大的一个时间节点,到了这个时间节点,父母们也放心让孩子接受离婚的事实。而在产生离婚念头到最后下定决心离婚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父母们都要挣扎许久,曾经看到有网友自嘲,在孩子高考前夕自己的婚姻观就是忍字当心,白头到老,高考结束后则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在实际情况中,有小孩的夫妻的离婚犹豫程度确实要比没有小孩的夫妻高得多。父母们担心自己离婚,会不会对小孩的心性成长、性格养成、婚姻观等等造成影响。但实际情况是父母离婚不是孩子身心不健康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父母双亲负面情绪的宣泄。之所以说离婚会影响到孩子的童年,及将来的安全感等等,那只是因为相对于完整的家庭而言,那些破碎了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的概率更大,乃至于产生了强烈的负面情绪宣泄,进而导致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康。夫妻双方为了孩子而凑合过,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一旦孩子被卷入这场婚姻斗争,成为婚姻稳定或一方制衡一方甚至一方报复一方的工具,孩子的人格中就会掺杂很多远超过他年龄的东西,他的内心过早地被迫发展成成人。这比你们离婚,带给孩子的伤害更大。


如果婚姻不幸的结局已经无法扭转,你们真的有去努力磨合了,但仍无法能给孩子一个完整家,这个时候身为父母的你们,应该自行承担婚姻破裂的责任,而不能把其中的情绪强加在孩子身上,用“为了孩子”地借口去伤害孩子。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雨露离婚律师 已认证
  • 17707310107
  • 美宜家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 入驻华律

    3年

  • 用户点赞

    1次 (优于79.08%的律师)

  • 平台积分

    13464分 (优于96.54%的律师)

  • 响应时间

    一天内

  • 投稿文章

    1408篇 (优于99.68%的律师)

版权所有:王雨露离婚律师IP属地:湖南
技术支持:华律网蜀ICP备11014096号-1 个人网站总访问量:1043015 昨日访问量:1714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