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赔偿金额往往是当事人最揪心的问题。面对高额索赔,有没有可能通过合法手段减少损失?答案是:有!
法院确定侵权赔偿金额,通常会参考以下几点: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但许多情况下,权利人难以精确举证。
??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你因侵权赚了多少,就可能要赔多少。
??法定赔偿——当损失或获利都难以量化时,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酌情裁定。
因此,关键在于如何降低法院对“损失”和“所得”的认定标准。
想要降低赔偿,必须提供证据,让法院看到你的实际情况:
想要减少赔偿,就要在法律框架内,用证据证明自己“实在不行”或者“无意侵权”。
?盈利微薄,难以赔偿。提供财务数据,证明经营成本高、利润低,难以承担高额赔偿。
?共同侵权,分摊责任。其他共同侵权人已赔偿部分金额的,可以主张按比例扣减自身赔偿责任。
? 主观上不存在故意及重大过失。证明自己没有故意侵权,或因合理误解导致,争取法院从轻处理。
?侵权行为性质轻。例如未造成市场混乱、未给权利人带来重大经济损害,可作为抗辩理由。
?侵权时间短。侵权行为只是短期行为的,可以作为抗辩理由,减少赔偿金额。
?侵权规模小、地域范围窄。只在小范围内销售,或者影响力不大,也可以争取降低赔偿。
合理运用这些策略,再结合真实证据进行抗辩,或许能有效降低赔偿金额,减少损失。侵权不可取,但在法律框架内维护自身权益,也是智慧!
7年
28次 (优于95.6%的律师)
8次 (优于93.53%的律师)
24730分 (优于98.07%的律师)
一天内
481篇 (优于89.95%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