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微博上造谣生事攻击我,且引来大批粉丝转发讨论”;
“有人在报刊杂志发布关于我们公司的不实信息,影响我们的名誉”;
“有人发帖,影射我的个人品德和职业操守,但均为不实信息......”
在以上涉及网络名誉权案件中,为了维护“我”的合法权益,在诉讼程序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启动维权诉讼的第一步,网络言论受害者首先要考虑何处何地的法院对自身纠纷具有管辖权。网络名誉权案件作为侵权类民事案件,除遵守一般的管辖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外,由于其侵权行为发生在网络空间,涉及利用信息网络从事侵权活动,故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而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
网络名誉权案件事实上拓展了受诉管辖法院范围: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所在地。网络言论受害者可以选择其住所地法院进行立案,这种“在家门口打官司”的选项,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络言论受害者为维权而奔波异地的诉累之苦。除此之外,依据民诉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网络言论受害者作为原告,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在部分该类案件,名誉权受侵害主体会同时起诉涉案网络平台公司及直接侵权主体,并可根据诉讼便利或裁判水平,选择上述两被告之一的住所地法院作为案件管辖法院。
网络言论受害者在诉讼中一般以原告身份发起诉讼,而如何确认其原告主体身份的适格,也是司法实践中网络言论受害者需要解决实务问题。网络言论受害者在发起诉讼之前,要从如下两方面确保主体身份的适格:
其一,确定被控网络言论指向了网络言论受害者,这是网络言论受害者对被控侵害的名誉权利益享有诉的利益的基础。实践中因被控网络言论与原告不具有指向性而被驳回的情况颇多,网络言论受害者在起诉前需认真思考被控网络言论的指向性问题。判断被控网络言论是否指向原告,尤其是在不指名道姓地影射表达的情况下,应当以一般理解能力的接受者所理解该言论是否被故意用来指向原告为标准。
其二,确定网络言论受害者与被控网络言论的指向主体之间是直接对应的,被指主体为具有诉讼权利能力的特定自然人或特定法人或其他组织,此时被指主体以原告身份提出起诉,该被指主体属于适格原告。但是当被指对象为法人实体,而原告是法人实体的股东、员工等情况时,虽然法人的成员、雇员等关系人与法人之间存在组成关系、雇佣关系等特定关系,法人的名誉权受损可能会影响成员、雇员等关系人的名誉,但是成员、雇员等关系人的名誉利益相对法人的名誉利益受损是间接的,不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所以在此种情况下不能成为适格原告。
名誉权案件需要有明确的被告。实践中,从言论的传播角色来看,网络平台以外的言论直接发布主体,往往是受害者意图追究侵权责任的重点。而虚拟的网络账号无法直接获知其自然身份,无法作为适格被告进入诉讼程序。这就涉及到如何查找网络言论的直接发布主体问题。相关渠道和程序如下:
一是自助查询。如果侵权言论的发布主体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则可以通过登录工业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www.miitbeian.gov.cn)进行查询。该网站为对外公开查询系统,在输入侵权言论发布页面域名信息后,可以显示域名注册主体实名信息。此外,网络言论受害者也可以通过侵权人发布涉嫌侵权网络言论的加V微博、微信公众号公开认证信息进行查询。
二是通过诉讼方式要求网络平台披露。网络言论受害者可以先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即网络平台公司,要求网络平台公司删除涉案侵权内容并披露发布主体的账号注册信息以及点击、浏览、转发数量。出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考虑,受害人的披露请求需要符合:针对涉诉言论提出、针对能够在同一案件中起诉的各网络用户提出、针对能够初步证明存在侵权情况的言论提出、针对定位网络用户所必须的且属于网络平台依法应当掌握的范围提出。在获知侵权网络账号的注册信息后,如果可以确认其自然身份,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符合立案条件的,网络言论受害者可以依法追加该主体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或另行针对该直接发布主体提起诉讼。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在涉及网络名誉权纠纷案件中,网络言论受害者作为权利主张的主体,需要提交证据证明涉嫌侵权的网络言论存在。由于网络空间中信息的可变性,权利人需要及时固定证据。针对涉案网络侵权内容的证据固定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对涉案侵权页面内容进行截屏处理,并制作网络打印件提交给法庭,并可以通过申请法庭当庭利用信息网络终端进行现场勘验的方式进行证据固定。但这种方式适用情形有限:网络信息的存续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一旦页面内容发生变更、删除则需要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同时考虑庭审时间的限制,若涉案内容过多,也不适宜采用该种方式。
二是以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形式对涉嫌侵权的网络言论进行固定。若要采用公证的方式,网络言论受害者需要首先向公证机关提出证据保全申请,公证内容包括涉嫌侵权的网络言论的发布主体、发布时间、存在位置及言论内容等,然后再由公证员依规进行保全操作并出具公证书。公证程序虽然有偿收费,但公证书是司法实践中应用最广,也是相对效力最高的一种证据保全方式。
三是数字签名技术(时间戳)取证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签名技术(时间戳)取证手段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诸如目前在司法时间中已经有所应用的“可信时间戳”认证,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由当事人采用自助方式进行取证并固定相关证据,特点是取证时间不受限,可在非工作日、工作时段取证。
发现涉嫌侵犯名誉权的网络言论后,及时向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行投诉是快速制止侵权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后续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及责任大小的重要考量因素。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言论受害者向网络平台发起的有效通知需满足如下要件:
一是在通知形式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的规定,有效通知在形式上需以书面形式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公示的方式提出。实践中,以电话、面议等方式提出,多为不合规的通知形式。
二是在通知内容上,至少需要包括三项内容:在内容上需至少包括三项内容:1、通知人的姓名(名称)和联系方式,包括身份证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如果是匿名通知,往往不会进入网络平台的实体审查程序;2、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网络地址或者足以准确定位侵权内容的相关信息,如果投诉人提供的定位信息不准确或过于模糊导致无法定位侵权信息的,投诉通知往往会被退回;3、通知人要求删除相关信息的理由,为保障言论发布者的正当利益,网络平台需要初步审核通知删除理由的正当性。实践中,因未符合法定标准而导致通知无效的情况大量存在,因此权利人在进行投诉通知时,需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要求进行。
实践中,网络平台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一种是在接到当事人要求删除侵权内容的合规通知后,没有及时删除涉案侵权内容。另一种是侵权行为比较严重、侵权内容比较显性,网络平台知道或应知他人利用其平台实施侵权行为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因此,在网络平台涉嫌侵权情形下,网络言论受害者需要进行如下的举证工作:
一是证实网络平台针对侵权内容存在迟延删除的情形。需要提举的证据包括:向网络平台发送合规投诉通知的时间节点证据材料、网络平台迟延删除或拒不删除的事实依据,例如事后网络搜索侵权信息仍在线的公证书等。当然,及时删除处理的合理期限,也需要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数量、判断难易程度、技术操作复杂程度等情况由法院在个案中具体确定。
二是证实网络平台知道或应知他人利用其平台实施侵权行为而未采取必要措施。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侵害人格权益的情况包括两种情形:经被侵权人通知而知道或被侵权人未通知或通知之前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知道。上述认定主要针对侵权行为比较严重、侵权内容比较显性的网络名誉侵权情形,因此需要网络言论受害者在追诉网络平台侵权责任时进行类型区分。
在涉网络名誉权纠纷案件中,网络言论受害者可以要求直接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以及恢复名誉。
其一,关于停止侵害,主要是指受害者可以要求直接侵权主体将侵权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及时进行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理措施,使得侵权行为消灭或侵权状态停止。
其二,关于赔偿损失一项,受害者可以要求直接侵权主体赔偿因名誉侵权导致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害以及维权合理开支。经济损失需要当事人举证证明其因侵权行为导致的直接经济利益损失。精神损害的赔偿方式为精神损害抚慰金,当事人可根据精神损害程度进行估算,参考要素包括:侵权主体的主观过错、侵权情节、影响范围等。合理开支包括律师费、公证费及其他调查取证费、交通食宿费、诉讼材料印制费、权利人为制止侵权或诉讼支付的其他合理开支。诉讼中一般需要原告提交相应票据予以佐证。
其三,关于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以及恢复名誉的方式和范围,根据侵权责任的承担与侵权行为性质、侵权结果程度相适应的一般原则,由直接侵权人在发布侵权内容的原平台页面置顶位置连续一定期间发布致歉内容。致歉内容须提交法院审核,若逾期不履行,将依法承担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法律责任,原告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选择一家全国发行的报刊,刊登判决主要内容,费用由直接侵权主体负担。
7年
55次 (优于97.38%的律师)
78次 (优于98.66%的律师)
36846分 (优于98.75%的律师)
一天内
77篇 (优于97.28%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