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萍律师
宋丽萍律师
综合评分:
5.0
(来自568位用户的真实评价)
江苏-常州合伙人律师
查看服务地区

咨询我

不知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是逃逸吗

作者:宋丽萍律师时间:2023年10月11日分类:法律常识浏览:78次举报


一、不知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是逃逸吗

定肇事逃逸需要符合法律规定以及实际的具体情节。

1、《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0条的规定:“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逃逸是指“驾驶员明知自己发生了交通事故,为了逃避责任,而逃离现场的行为。”在这里,“明知”是指驾驶员故意与否的问题,是决定驾驶员应否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但从民事赔偿责任上来理解“逃逸”,却与从刑事角度不同,刑事是严格责任即对故意与否不得推定,且仅有是故意;民事是非严格责任即允许推定,除了故意之外,还允许是过失。过失是说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应当预见但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是已经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的心理状态。

2、刑法中的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

3、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观目的。主观上如果是应当意识到肇事的可能性,但却驾车离开了现场。从驾车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上来看,其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例如,被告人张某在交通肇事后,立即让随行的人员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发现被害人已经死亡。此时被告人张某也负伤在身,其家人将其送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其委托亲属向公安机关报案。该案就不应认为具有逃逸行为。




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如有法律需求,建议联系律师本人咨询。


宋丽萍律师,法学学士,江苏江苏铭天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党支部书记,中华律师协会会员。工作细致认真,逻辑性强,为人诚信,擅... 查看详细 >>
  • 执业地区:江苏-常州
  • 执业单位:江苏铭天律师事务所
  • 律师职务:合伙人律师
  • 执业证号:1320420********60
  • 擅长领域:合同纠纷、公司法、民间借贷、股权纠纷、婚姻家庭、工伤赔偿、交通事故、离婚、劳动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