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诉
1、起诉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原被告的主体资料,例如身份证复印件(自然人)、营业执照(法人);
(2)起诉状(根据起诉人数确定份数);
(3)证据材料,包括原件和复印件(份数与诉状一致);
2、提交的法院必须是有管辖权的,否则法院不予受理。
3、提交的方式可以是亲自到法院提交材料,也可以到网上进行立案。
二、法院进行审查
通常法院在收到立案材料后7日内进行审查,若符合立案条件的,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若因材料不足,法院会通知当事人进行补充材料,再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否则裁定不予受理。
法院审查后同意立案的,通常需要把立案材料寄送给对方当事人,由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供答辩状,但不管被告是否提供答辩状,都不影响案件的审理。
提醒:现在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度,但是也会审查必要的身份、住址、案由等信息,告诉你补充相关材料。
三、安排日期开庭
同意立案后,通常法院会同时告知开庭时间、地点以及相关负责人。若是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还会进行公告,让其他想要了解案情的人可以到庭参见庭审。注意了,对确定好开庭时间的,一定要谨记,记得到庭参加或者委托代理人或律师进行诉讼,否则无理由不到庭的,将按撤诉处理。
四、开庭
开庭有其固定程序
1. 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
2. 法官宣布开庭并核实原被告双方身份情况。
3. 法官问原告诉讼请求,陈述事实和理由,然后问被告答辩意见。
4. 原告举证。
5. 被告质证。
6. 被告举证。
7. 原告质证。
8. 法庭辩论。(原告先发言,然后被告发言)。
10.最后陈述。
五、核对笔录、签名
开完庭后当事人还不能马上走,需要等书记员将庭审笔录打印出来,双方核对无误后需在每页上进行签名。至此,所有审判流程才最终结束。
六、执行
无论是一审判决,还是二审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必须履行。如当事人不在判决确定的期限内主动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应及时申请法院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是两年。如果你是败诉方,最好是按照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履行,等到对方申请执行时,你还要承担强制执行的有关费用。拒不履行人民法院裁定、判决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拘留、罚款措施,还会将你打入老赖黑名单,构上拒执罪就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3年
240382分 (优于99.9%的律师)
1小时内
399篇 (优于82.61%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