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顺军律师

  • 执业资质:1610420**********

  • 执业机构:陕西普惠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合同纠纷婚姻家庭法律顾问民间借贷刑事辩护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上篇:两高新修改妨害信用卡司法解释全文及理解与适用(2018.12.1施行)

发布者:董顺军律师|时间:2018年12月17日|分类:刑事辩护 |343人看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已于20187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45次会议、2018101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201812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81128

 

法释〔20181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20187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45次会议、2018101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2018121日起施行)

 

根据司法实践情况,现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9号,以下简称《解释》)作如下修改:

 

一、将《解释》原第六条修改为: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对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综合持卡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意愿、申领和透支信用卡的状况、透支资金的用途、透支后的表现、未按规定还款的原因等情节作出判断。不得单纯依据持卡人未按规定还款的事实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有证据证明持卡人确实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除外: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情形。

 

二、增加一条,作为《解释》第七条:催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认定为本解释第六条规定的有效催收

 

(一)在透支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后进行;

 

(二)催收应当采用能够确认持卡人收悉的方式,但持卡人故意逃避催收的除外;

 

(三)两次催收至少间隔三十日

 

(四)符合催收的有关规定或者约定。

 

对于是否属于有效催收,应当根据发卡银行提供的电话录音、信息送达记录、信函送达回执、电子邮件送达记录、持卡人或者其家属签字以及其他催收原始证据材料作出判断。

 

发卡银行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应当有银行工作人员签名和银行公章。

 

三、增加一条,作为《解释》第八条: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四、增加一条,作为《解释》第九条: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时尚未归还的实际透支的本金数额,不包括利息、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归还或者支付的数额,应当认定为归还实际透支的本金。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提起公诉时,应当根据发卡银行提供的交易明细、分类账单(透支账单、还款账单)等证据材料,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提辩解、辩护意见及相关证据材料,审查认定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难以确定的,应当依据司法会计、审计报告,结合其他证据材料审查认定。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当在对上述证据材料查证属实的基础上,对恶意透支的数额作出认定。

 

发卡银行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应当有银行工作人员签名和银行公章。

 

五、增加一条,作为《解释》第十条: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诉;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次以上处罚的除外。

 

六、增加一条,作为《解释》第十一条:发卡银行违规以信用卡透支形式变相发放贷款,持卡人未按规定归还的,不适用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恶意透支的规定。构成其他犯罪的,以其他犯罪论处。

 

七、将《解释》原第七条改为修改后《解释》第十二条。

 

八、将《解释》原第八条改为修改后《解释》第十三条,修改为:单位实施本解释规定的行为,适用本解释规定的相应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根据本决定,对《解释》作相应修改并调整条文顺序后,重新公布。

 

 以下为新解释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10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5次会议、200911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7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45次会议、201810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修正)

 

为依法惩治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活动,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和持卡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现就办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复制他人信用卡、将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写入磁条介质、芯片或者以其他方法伪造信用卡一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伪造信用卡,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罪处罚。

 

伪造空白信用卡十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伪造信用卡,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罪处罚。

 

伪造信用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伪造信用卡五张以上不满二十五张的;

 

(二)伪造的信用卡内存款余额、透支额度单独或者合计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伪造空白信用卡五十张以上不满二百五十张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伪造信用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伪造信用卡二十五张以上的;

 

(二)伪造的信用卡内存款余额、透支额度单独或者合计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三)伪造空白信用卡二百五十张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本条所称信用卡内存款余额、透支额度,以信用卡被伪造后发卡行记录的最高存款余额、可透支额度计算。

 

第二条 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十张以上不满一百张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数量较大;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五张以上不满五十张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数量较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十张以上的;

 

(二)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一百张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五十张以上的;

 

(四)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十张以上的;

 

(五)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十张以上的。

 

违背他人意愿,使用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护照等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不满五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五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第四条 为信用卡申请人制作、提供虚假的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涉及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或者涉及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分别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定罪处罚。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或其人员,为信用卡申请人提供虚假的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分别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定罪处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对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综合持卡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意愿、申领和透支信用卡的状况、透支资金的用途、透支后的表现、未按规定还款的原因等情节作出判断。不得单纯依据持卡人未按规定还款的事实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有证据证明持卡人确实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除外: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情形。

 

 第七条催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认定为本解释第六条规定的有效催收

 

(一)在透支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后进行;

 

(二)催收应当采用能够确认持卡人收悉的方式,但持卡人故意逃避催收的除外;

 

(三)两次催收至少间隔三十日;

 

(四)符合催收的有关规定或者约定。

 

对于是否属于有效催收,应当根据发卡银行提供的电话录音、信息送达记录、信函送达回执、电子邮件送达记录、持卡人或者其家属签字以及其他催收原始证据材料作出判断。

 

发卡银行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应当有银行工作人员签名和银行公章。

 

第八条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第九条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时尚未归还的实际透支的本金数额,不包括利息、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归还或者支付的数额,应当认定为归还实际透支的本金。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提起公诉时,应当根据发卡银行提供的交易明细、分类账单(透支账单、还款账单)等证据材料,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提辩解、辩护意见及相关证据材料,审查认定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难以确定的,应当依据司法会计、审计报告,结合其他证据材料审查认定。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当在对上述证据材料查证属实的基础上,对恶意透支的数额作出认定。

 

发卡银行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应当有银行工作人员签名和银行公章。

 

第十条 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诉;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次以上处罚的除外。

 

第十一条 发卡银行违规以信用卡透支形式变相发放贷款,持卡人未按规定归还的,不适用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恶意透支的规定。构成其他犯罪的,以其他犯罪论处。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第十三条 单位实施本解释规定的行为,适用本解释规定的相应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的理解与适用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法释〔201819号,以下简称《修改决定》),自2018121日起施行。根据《修改决定》,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9号,以下简称《解释》)作相应修改并调整条文序号后,重新公布。为便于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与适用,现就《修改决定》的制定背景、起草中的主要考虑和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修改决定》的制定背景

 

1997年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了信用卡诈骗罪,2005年《刑法修正案(五)》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2009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解释》,明确了信用卡诈骗罪等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的定罪量刑和法律适用标准。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解释》针对信用卡诈骗罪中恶意透支的情形,明确了行为认定标准和定罪量刑数额标准。

 

《解释》施行以来,各级公安、司法机关依照刑法和《解释》的规定,依法惩治恶意透支和其他信用卡诈骗犯罪,有效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但是,恶意透支与使用伪卡”“假卡”“废卡”“冒用卡等信用卡诈骗存在重大区别,本质上系持卡人与发卡银行的民事债权债务纠纷,不宜过分依靠刑法予以解决。然而,经司法大数据分析发现,信用卡诈骗罪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1)恶意透支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要行为样态。近五年,信用卡诈骗罪案件一审年均结案1万件左右,占全部金融诈骗犯罪(包括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八个罪名)的八成以上,恶意透支又占信用卡诈骗罪的八成,有的地方甚至达到95%。也即,恶意透支大约占全部金融诈骗犯罪案件的七成至八成。(2)恶意透支刑事案件的量刑整体偏重。根据《解释》的规定,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近年来,恶意透支犯罪的重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率呈逐年上升态势。

 

相对于其他金融诈骗犯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的其他类型,恶意透支的社会危害相对较小,但在实践中却成为信用卡诈骗犯罪甚至全部金融诈骗犯罪的绝对多数类型,且重刑率持续上升,反映出《解释》关于恶意透支的规定,逐渐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作出调整。与此同时,司法实践在办理恶意透支刑事案件的过程中还反映出其他一些法律适用争议问题,需要通过司法解释作出明确。

 

为确保法律准确统一适用,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深入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联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修改决定》。20187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45次会议、201810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决定》。

 

二、《修改决定》起草中的主要考虑

 

为确保修改后《解释》的内容科学合理,能够适应形势发展、满足实践需要,在《修改决定》起草过程中,着重注意把握了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立法精神,区分恶意透支和信用卡诈骗罪的其他类型。恶意透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真人真卡,与使用伪卡”“假卡”“废卡”“冒用卡等信用卡诈骗罪的其他类型存在重大区别。而且,恶意透支的产生、规模、控制与发卡银行的经营策略有较大关系。基于此,《修改决定》根据当前恶意透支刑事案件特点,适当上调了恶意透支定罪量刑的数额标准。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有效解决司法实务难题。从调研情况来看,办理恶意透支刑事案件存在一些争议问题,亟须作出进一步明确规定。例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内涵与外延,催收的把握,等等。基于此,《修改决定》相关条文以办理恶意透支刑事案件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结合司法实际,作了明确规定。

 

第三,坚持宽严相济,发挥刑法的威慑和教育功能。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和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处理的精神,《修改决定》明确规定在恶意透支后及时采取措施,归还透支金额的,可以从宽处理,以最大限度给予行为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充分发挥刑法的威慑和教育功能。

 

三、《修改决定》的主要内容

 

《修改决定》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当前恶意透支犯罪的特点和司法实践反映的问题,对《解释》作了修改,调整了恶意透支的定罪量刑标准,并对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进一步明确。《修改决定》共八个条文,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