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移动华律
网站导航
返回

离婚纠纷能要求返还彩礼吗?

发布者:郭延强2025年03月22日17人看过举报

古往今来,彩礼在婚姻关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已经逐渐偏离了本意,呈现出了一种扭曲的社会风气,彩礼数额持续走高,相互之间攀比成风,多数家庭怨声载道,更有人直言彩礼已经演变成了男方的“婚姻税”。

而于2024年2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因婚姻而引起的彩礼纠纷作出了新的规定。

一、新的规定没有否定“彩礼”文化

彩礼文化在周朝时便已有记载,儒家《周礼》中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彩礼”,而在《仪礼·士昏礼》中规定“彩礼”的数量是“五匹黑红二色的布帛,以及两块鹿皮”。随着历史的推进,彩礼文化也被继承和发扬,直到如今彩礼已经不限于实物了,而更多地以金钱的方式体现,于是出现了各地不同的“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等富有特殊含义的金钱数额,攀比之风盛行,甚至出现结婚时彩礼太低会让亲戚朋友瞧不起的情况。

但即便如此,新的司法解释也并未直接否定“彩礼”的存在,更未倡导男女双方完全遵从内心和感情而裸婚,而是在尊重社会传统和风俗习惯以及双方协商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种纠纷发生后进行救济的方式。这样既尊重了历史和现实,也为男女双方以及家庭预设了救济方案,让双方都明白彩礼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婚姻自由和感情归宿不应当也不会被彩礼束缚。

所以,《规定》第1条、第2条不仅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同时规定以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给付彩礼后要求返还的,适用本规定。

二、以排除法间接规定了彩礼的范围

不同于以往对彩礼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通过儒家礼仪规定,而如今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彩礼”数量和种类的规定,但《规定》第3条仍然明确地将彩礼与恋爱期间的一般赠与、特殊时间节点的礼物、正常的消费支出以及价值不大的财物进行了区分,彩礼的确定首先应当根据一方给付的目的,同时综合考虑双方当地的习俗、给付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等事实予以认定。

但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保守性,彩礼在实践中往往缺少直接的证据证明,因此对彩礼的认定也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双方谈恋爱期间,男方向女方家庭出借一笔5万元的借款,没有任何借款凭证。几年后,双方在婚前口头约定将借款转为彩礼的一部分,男方另外再给付了5万元的彩礼。如后续因彩礼发生纠纷,第一笔5万元该如何认定呢?

三、明确了父母能否作为当事人的问题

在此之前的法律规定,对此问题没有明确,而我国的传统习俗中,父母是子女婚姻的直接经办人,给付和接收彩礼的通常均为父母,且彩礼也主要来源于父母的财产,因此新《规定》第4条则明确了双方的父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作为当事人起诉和应诉。

1.关于婚约财产纠纷:该类纠纷主要针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形,原则上以男女双方作为诉讼主体,但考虑到双方父母也可能参与彩礼的给付和接收,同时为了方便查明彩礼数额、彩礼实际使用情况等案件事实,双方的父母均可能作为当事人参与诉讼。

2.离婚纠纷:主要针对已经办理了结婚登记的情形,因为婚姻关系具有专属性,不宜有婚姻关系以外的人参与其中,所以诉讼的当事人仍然限于男女双方。

四、补充规定了彩礼返还的指导性方案

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可谓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区都自己的风土人情,因此对彩礼是否应当返还、返还多少的问题,新《规定》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的基础上,针对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并共同生活、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两种情况,补充了相对原则性的指导方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共同生活时间、彩礼金额、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五、新的规定考虑了“嫁妆”的问题

与男方给付彩礼相对应的是女方给付的“嫁妆”,但在以前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中均未对“嫁妆”问题予以考虑。但我国“礼尚往来”的传统文化以及女方家庭给付“嫁妆”的现实,让法律不能偏听。

通常来说,彩礼与嫁妆一体的,在办理婚礼时,女方家庭会在男方给付彩礼的基础上,再增添其他财物一起作为“嫁妆”跟着女方出嫁。而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嫁妆的价值很有可能远远超过了彩礼。如果一味地只考虑彩礼返还而忽略嫁妆问题,会导致男女双方实质上的不平等。所以,新《规定》第5条、第6条在确定彩礼是否返还、返还比例时应当考虑“嫁妆情况”并结合其他因素最终确定。

遗憾的是,新《规定》只是将“嫁妆”作为彩礼返还的考虑因此,并没有就“嫁妆”的返还问题进一步作出详细规定。

最后,彩礼和嫁妆的本质仍然是男女平等的问题,在婚姻关系中,任何一方都不应当具有理所应当的家庭特权,付出和牺牲是相互的,虽然新《规定》不能让婚姻和感情百分百地归于纯粹,但仍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给婚姻和家庭筑起了一道保护墙。

  • 郭延强
  • 18773665077
  • 1430720********53
  • 常德市武陵区柳叶大道鼎沣财富广场五楼
  • 13年(优于87.28%的律所) 入驻华律
  • 18次(优于94.08%的律所) 用户采纳
  • 223次(优于99.46%的律所) 用户点赞
  • 7091分(优于93.88%的律所) 平台积分
  • 一天内 响应时间
  • 16篇(优于95.7%的律所) 投稿文章
  • 执业认证
  • 职务认证
  • 手机认证
  • 实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