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我想打个离婚官司,多少钱?”
“根据您的案件,律师费x万元。”
“啊,律师费这么贵的吗?”
“………”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一幕常常在律所中上演。每一位委托人总是在将自己的权利委托给律师时,还希望律师能够妥协一下,给个友情价。
在他们心里,律师往往是高大上的代名词。
出门是这样的:
谈案是这样的:
庭上是这样的:
收钱是这样的:
但是!
实际情况真是这么简单吗?
律师,这个人人皆知的行业,有相对封闭的圈子,在外人看来似乎带有一定的神秘感。
接下来我们从接案到结案给大家来分析:
1、接案被动性,收费前置性
在日常生活中,当事人往往是产生纠纷靠自己无法解决的情况才想到律师,律师可以说充当的是救火的“消防员”角色。
当事人请律师的目的是希望解决这个纠纷,但往往在聘请律师的时候就要付出一笔律师服务费,这无疑是给当事人心里上添了一把火。
即使平时并不感觉高的费用,这是也显得难以让人接受了。即使委托律师打这个官司,也会怀疑律师的能力。
“我交了这么多律师费,官司能稳赢”
“胜诉的可能性大不大”
“律师的能力行不行啊”。
2、结果未知性,过程多变性
律师服务不同于设计师、会计师的工作成果那么清晰可见;
诉讼案件本身充满了变数,原告、被告之间的主张针锋相对,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无限放大,对自己不利的因素都刻意回避。
有的案件,律师为当事人理清头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而有的案件,在律师搞清具体案件后,得出的结论可能对当事人并不有利。律师也需要尽可能的替当事人争取更多的法律权益。
因此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案件的结果也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料。
3、表面高成本低产出
很多律师和当事人在谈及收费的时候,总有当事人不理解。
“你们律师不就去出个庭吗,少收点交通费不就好了”
按照代理原告来看,诉讼流程要经过以下程序:
立案、拿传票、阅卷、开庭、送代理词、拿裁判文书、拿对方上诉状、送答辩状、开生效证明等等;
再看律师准备的法律文书:
起草诉状、整理证据准备诉讼询问笔录、起草诉讼保全申请书、分析证据材料、起草代理词、记录庭审内容、反馈工作日志以及工作小结。
律师的法律服务是无形的,但是律师的服务成本是巨大的,律师在考量如何运用逻辑、知识的双重体系下,费用的脑力以及经历更是用金钱衡量不来的。
所以,我们应当正确去看待律师费问题,而不是盲目的认为律师费太高,如果事情只能通过诉讼去解决,律师费绝对比你孤军奋战去争取利益所支出的费用更低。
6年
566次 (优于99.76%的律师)
84次 (优于98.75%的律师)
97065分 (优于99.57%的律师)
一天内
2281篇 (优于82.61%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