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为良律师网

以法律的智慧服务人 以法律的知识帮助人

IP属地:北京

公为良律师

  • 服务地区:全国

  • 主攻方向:招标投标

  • 服务时间:09:00-21:00

  • 执业律所:北京市北斗鼎铭律师事务所

在线咨询 收藏 0人关注

法律咨询热线|

13810122599点击查看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教你一招,投标不被废标

发布者:公为良律师|时间:2023年05月29日|分类:律师随笔 |722人看过举报


我在集采机构工作时组织过一个预算上千万的IT项目招标,来了很多家大公司投标,每家标书做得都很厚、很精美。其中一家很有实力的大公司,标书做了厚厚的3大本,在初审时,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被废标,3大本精美的标书被扔到一旁,没能进入真正的实力大比拼环节,十分可惜。该公司的疏忽之处在于,招标文件要求《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要由法定代表人签字,而他们公司标书中提供的《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却是加盖的法定代表人的人名章。盖人名章不等于签字,哪怕是盖手写签名章也不等于签字。


现在评标,还经常碰到投标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废标。我感到,普及投标常识,提高投标人的投标水平,任重道远。其实,废标这个词是投标人习惯的口语表述,准确的说法应当是被认定为“无效投标”。法律条文里的废标是指整个招标项目招标失败,即所说的流标。本文所说的废标仅指投标人口语表述的这种情况。我觉得既然是来投标,虽说不一定都是为了中标,但肯定不是为了被废标而来。对于想中标的投标人来说,如果还没进入打分环节就被淘汰出局了,连展现实力、与同行一较高下的机会都没有了,实在可惜。



招标文件除了规定资格性条件,一般还会规定一些符合性条件。资格性条件如营业执照、银行资信证明或财务审计报告、缴纳税收证明、缴纳社保证明以及特殊行业的行政许可资格证书(如印刷经营许可证)等。招标公告里一般专门有一条关于资格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招标文件里经常还会规定有其他资格要求。这些资格要求必须全部满足,有一项不满足就会被废标。


符合性条件包括是否按规定缴纳了保证金(要通过单位的基本账户汇缴),投标文件是否按要求签署盖章,投标总价是否超预算,有分项限价要求的,还要看分项报价是否超过限价。此外,招标文件还会规定一些“实质性要求”,用“★”或者“*”符号标明,如采购设备必须满足的参数要求、质保期要求等,这些实质性要求也必须全部满足,不允许负偏离,有一项不满足就会被废标。


对于投标人来说,除了做投标文件时可能需要区分“资格性条件”和“符合性”,对于响应招标要求来说,二者没有区别,都是必须满足的条件。有的招标项目要求将资格性条件响应文件单独装订成册,这是方便招标代理机构审核。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委员会可以同时工作,招标代理机构负责审核资格性条件。评标委员会负责审核符合性条件。


招标文件会提供一些格式文件如投标函、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等,这些格式一般不允许更改,如更改可能就会被废标。一定要认真阅读这些格式文件下面的说明,比如《技术服务偏离表》一般会要求逐项响应,如果只注明符合或满足等无具体内容表述的,视为未实质性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也就是会被废标。有些文件则需要投标人自拟。特别要注意,有些文件招标文件要求必须提供,但在招标文件提供的格式附件部分并没有给格式,也没有提示文件自拟,这时候投标人就很容易遗漏该文件,从而被废标。


还有就是老生常谈的签字盖章问题,特别要注意第三方文件和网页查询打印件,如果招标文件要求盖章,一定要记得盖章。这类文件因为不是格式文件,也不是投标人制作的文件,盖章问题很容易被忽略。


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免犯低级、致命的错误?你别说,还真有。办法就是“仔细,仔细,再仔细!”具体一招,我在这里教给大家,就是制作一个资格性和符合性自查表,把招标文件从头到尾过一遍,把所有必须满足的资格条件、必须提供的文件、必须满足的实质性要求逐项列在表中,安排细心的人逐项进行核查,从形式到内容都核查一遍。如果自查都没有问题,那你的投标就不会被废标了。为什么我说的这个办法好用、有用呢?因为评标委员会就是用这个表格来审查的。

《资格性和符合性自查表》示例

如果再被废,可能就是你对某个指标要求理解有问题,你认为你的响应是满足要求或者认为属于正偏离,实际上属于不满足要求。比如,招标文件要求交换机上必须要有4个物理接口,你响应的是交换机上有一个接口,然后用一个转接线一头连接交换机上的接口,另外一头连有4个接口,这实际上是不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


本文为公为良律师原创的招标投标系列文章之一,如遇到招标投标方面的法律问题,请随时与公为良律师联系,联系手机:13810122599。


收藏
在线咨询

律师号码归属地:北京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13810122599

相关阅读

  • 全站访问量

    38168

  • 昨日访问量

    127

技术支持:华律网 - 版权所有:公为良律师

Copyright©2004-2024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3493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