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标题:老年人刘某(女)劳动争议案
案例类型:维护妇女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办案时间:2024年6月6日至2024年8月14日
办案单位:天津存合律师事务所
办案人:赵君男
基本案情:
刘某(女),系八路军遗属,今年已经88周岁,全部收入来源为遗属身份的补贴1000余元。
原告刘某共育有子女三人,分别为长女王某荣、长子王某锋、次子王某钢,现均已成家立业。原告刘某之夫王某阳于1998年去世。2024年1月12日刘某意外摔伤后,三被告开始轮流照顾原告,不料,5月17日开始王某锋、王某刚开始不再上门,发展到后来甚至连原告的电话都拒接。。
2024年6月,刘某向天津市河东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经审查受理后,河东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天津存合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君男承办此案。
考虑到受援人年事已高,且卧病在床。承办律师赵君男多次上门与受援人刘某充分沟通,整理证据材料,并充分了解家庭矛盾的起因,通过与受援人耐心细致的沟通,了解到受援人迫切希望见到儿子,制定了符合受援人心里预期的诉讼方案。
案件立案后,首次开庭被告均未到到庭。考虑到赡养纠纷的特殊性,承办律师多次与被告电话沟通,无果后,承办律师又分别前往被告的住处,耐心细致的做工作。首先从法律层面告知被告赡养就法定义务,无任何前提条件。其次从感情方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初步达成一些共识基础上,与受援人沟通作出让步改变诉讼请求。最后在第二次开庭时,终于达成了调解方案,使授权人的诉请全部得到支持,也化解了家庭矛盾。
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典型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赡养纠纷案件。
案件承办过程承办律师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深入了解家庭矛盾,并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对被告普法及全解,最终解开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疙瘩,为受援人争取到了暗度挖年的环境。.起典型意义在于
1、 维护老年人权益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往往在法律权益的维护上处于弱势地位。赡养纠纷案件的顺利解决,不仅仅是为老年人争取到应得的赡养义务,更是在法律框架内强化了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的保护。这起案件的胜诉彰显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公平正义,有力地保障了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尊严和利益。
2. 传递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赡养父母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社会道德和传统伦理的一部分。这次胜诉提醒了社会大众,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和关怀不仅仅是情感和道德上的责任,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通过法律手段强调这一责任,有助于引导更多人重视并履行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3. 为更多老年人维权提供了司法先例
每一次成功的法律判决都可能为类似的案件提供参考,成为未来类似案件的司法先例。这起赡养案件的完美解决,不仅仅是个案的胜利,也为其他面临赡养问题的老年人提供了借鉴,增强了他们通过法律维权的信心。它表明,法律可以成为保护弱者的有力工具。
4. 促进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赡养问题将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这起案件有助于引发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推动政府、社区和家庭共同探索更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赡养纠纷,能进一步督促立法、司法机关加强对老年人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尊重和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赋予赡养人的义务。让老人得以安享晚年,既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年人解决急难愁盼之忧,又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美德。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有高堂是一家人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