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菲律师团队律师

  • 执业资质:1420120**********

  • 执业机构:北京金台(武汉)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合同纠纷知识产权劳动纠纷婚姻家庭交通事故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请对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说“不”

发布者:何菲律师团队律师|时间:2019年04月10日|分类:医疗纠纷 |748人看过

       最近网传一段“童模女孩遭亲妈踢踹”的视频引得网友激烈讨论,有网友认为女童母亲好端端的照着女童屁股踢一脚的行为有虐童嫌疑。作为一名律师,本人将通过虐待罪案例来谈谈有关未成年人教育与保护这一话题,以期引发读者思考与共鸣。

    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这句话没错,不信你问所有的父母,百分百答案都是一致的。以下是童模女孩母亲的公开道歉信:

 

 

    细细读来会发现涉事女童母亲表达歉意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全文虽皆是父母关爱之言但并未就其脚踹行为向女童本身表达歉意。当然每个父母与子女情感交流方式各异,我们也不应过分苛责。鉴于网络频现父母殴打孩子的视频且引起了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本律师通过对此类视频进行梳理发现之所以能引起网友激愤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孩子无缘无故被打,二是孩子被打的太狠太凶。

    经常听到施暴父母对劝诫者言:我教育我的孩子关你什么事!从物理打击作用来看,确实跟劝诫者无关,毕竟父母的施暴行为不会给劝诫者带来任何身体上的疼痛与伤害,但劝诫者的劝诫真的是多管闲事吗?

    有研究表明,在暴力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由于精神处于长期紧张之中,很容易产生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严重会产生心理问题,他们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概率也高于同龄人。基于以上研究,每一对父母教育的失败均可能会对社会他人产生不确定的威胁。且从社会学角度,生而为人,无关性别、岗位、年龄等因素,人人均负有维护社会共同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义务。因此,当面对其他家长的施暴行为,旁人当然可加以劝诫制止。

   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的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基于上述规定,作为旁观者对施暴父母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或者提出检举控告是一项权利。

   另一方面,父母真的可以随意殴打孩子吗?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用专章对家庭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明确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同时我国《刑法》也有规定,针对殴打儿童情节、后果严重的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虐待罪等罪名。  

   对比下苏大强的作、樊胜美妈的偏心,其实都不算啥,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有些小朋友生下来便面临来自父母至亲的殴打虐待,更有甚者直接被无情的剥夺了生命。本律师以虐待罪为案由附加关键字“儿童”检索案例共计12起(2012年至今),其中虐待致儿童死亡的共计8起。 

摘录部分检索内容如下:

   以上12起案例中,其中8起均为有期徒刑,另外4起法院在考虑到案情及被告人仍有年幼子女需要抚养等情况而判处了缓刑。随意殴打子女,情节、后果严重涉嫌刑事犯罪的不仅父母将面临刑罚处罚,对被打子女而言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可估量且不可逆转的。

   以上案例中父母的施暴手段不经让人心生疑问:纵使幼子顽虐父母也不至施暴于此?本律师通过对上述检索案例逐一针对性研读分析,总结了以下共同点:

    1.涉案父母大多数为小学文化,多为无业,且在面临生活压力时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排解压力的能力,简单粗暴点表达就是“自己没本事就拿孩子出气”。更有甚者无知愚昧至极,在自己的幼女遭受性侵后非但不寻求公力救助如采取报警等方式,更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而是关起门来自己强行逼问,幼女不说便实施殴打。

  2.以上案例多为组合家庭,通常是继父或继母一方单独实施或与亲生父或母一方共同实施虐待行为。

    3.以上案例中存在夫妻某一方常年在外,由施暴父或母常年照顾子女,在此过程中由于自身缺乏配偶的关爱,精神空虚久而久之性格较偏执,将辱骂殴打孩子作为一种精神寄托。

以下是另一案件被告人即施虐母亲的辩解:



    该案例中杨某的行为明显是殴打虐待,但却被振振有词冠以教育之名。旁人乍听,可能还真找不到有力的理由予以反驳 ,更何况是处在棍棒之下价值观尚未建立起来的孩童。

    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同一句话若是问子女,或许会有不同答案。其实关于这一句话的理解重点不在有没有,而是对“爱”应作何解释。父母与子女角色的不同决定着双方对“爱”的理解是不同的,以“催婚”为例,两方对“催婚”所持观点便是最好的说明。

    笔者是一名律师,也是一名三岁孩子的母亲。我不认同“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我也不赞成对孩子一味说教。家长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不是宣泄父母个人情绪的工具。经常看到两口子吵架有气便通过打骂孩子找快感的父母,囿于自身情绪调节能力较差便将消极情绪传染给至亲。很多父母打孩子的理由很简单:为了教育孩子。道理没错,可是对于幼年子女而言他们的认知尚未达到理解这句话的水平,很容易被他们理解成“通过打人可以让人听话顺从”,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暴力倾向的种子。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父母一方面通过亲情关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有爱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子女建立规则意识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学会与外界相处。

    打孩子只是一种方式,通过“轻度”暴力使孩子明白底线在哪里,从而明白社会规则并尊重规则,并同步树立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毕竟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在各种价值观、选择面前做抉择,在孩子心目中已树立起威信的父母更能给他们提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指引教育,孩子也更易接受。但如果作为父母自身本就缺乏规则意识,不分青红皂白、不论轻重大小,有事没事给孩子捶两拳、踢一脚,打完之后还理直气壮的解释为是因为爱孩子,只会使孩子心中对“爱”产生误解,并且对是非对错产生混淆判断。暴力教育或许能换来暂时的顺从,但永远无法使孩子明白如何与这个社会相处。

      为人父母,诸多不易。从自身做起,请对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说“不”。

 

注:以上检索数据及内容来源于alpha

特此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基于观看“童模女孩遭亲妈踢踹”视频及媒体报道信息引发的思考,载明的检索案例与视频涉事当事人无任何关联,且文章内容并非对以上视频涉事当事人发表的任何评价、评论。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