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穷律师网

以法律的智慧服务人 以法律的知识帮助人

IP属地:广西

吴穷律师

  • 服务地区:全国

  • 主攻方向:刑事辩护

  • 服务时间:09:00-21:59

  • 执业律所:广西锦康律师事务所

在线咨询 收藏 0人关注

法律咨询热线|

18677059295点击查看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遇到网贷诈骗该怎么办,需要报警吗

发布者:吴穷律师|时间:2022年10月21日|分类:法律常识 |485人看过举报

来源:华律网整理 

遇到网贷诈骗的,被害人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同时收集与网络贷款诈骗的证据,如网站截图、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尽量帮助公安机关追捕犯罪分子,如果损失没有全部退赔的,被害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向诈骗分子主张赔偿。网络贷款有哪些风险,诈骗罪包括哪些构成要件,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遇到网贷诈骗该怎么办,需要报警吗

1、遇到网贷诈骗的,被害人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同时收集与网络贷款诈骗的证据,如网站截图、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尽量帮助公安机关追捕犯罪分子,追究诈骗分子的刑事责任;

2、如果损失没有全部退赔的,被害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向诈骗分子主张赔偿。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网络贷款有哪些风险

1、无抵押,高利率,风险高。与传统贷款方式相比,网贷大多是无抵押贷款。并且,央行一再明确:年复合利率超过银行利率4倍不受法律保护。

2、信用风险。网贷平台固有资本较小,无法承担大额的担保,一旦出现大额贷款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而且有些借款者也是出于行骗的目的进行贷款,而贷款平台创建者有些目的也并不单纯,携款逃的案例屡有发生。

3、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由于网贷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央行和银监会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导网贷。对于网贷,监管层主要是持中性态度,不违规也不认可。但随着网贷的盛行,相信有关措施会及时得到制定和实施。

三、诈骗罪包括哪些构成要件

1、欺骗行为。欺骗行为的内容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现实生活中,诈骗罪的欺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欺骗也有文字欺骗等。

2、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认识错误必须是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

3、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处分财产的具体表现通常有直接交付财产、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等。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宜认定为诈骗罪。

4、行为人或者第三者获得财产。欺骗行为使对方处分财产后,行为人或第三者获得财产。获得财产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积极财产的增加,如将被害人的财物转移为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或者获得债权等财产性利益;二是消极财产的减少,如使对方免除或者减少行为人或第三者的债务。

5、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我国刑法要求诈骗罪的既遂情形是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或者导致发生了财产损失的紧迫危险。其中的被害人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单位与国家。比如,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成立诈骗罪。

6、责任形式。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同时,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7、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遇到网贷诈骗的,被害人应当第一时间报警,同时收集与网络贷款诈骗的证据,如网站截图、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尽量帮助公安机关追捕犯罪分子,如果损失没有全部退赔的,被害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向诈骗分子主张赔偿。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内容,遇到纠纷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不能解决你问题的,可以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收藏
在线咨询

律师号码归属地:广西 南宁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18677059295

相关阅读

  • 全站访问量

    24354

  • 昨日访问量

    51

技术支持:华律网 - 版权所有:吴穷律师

Copyright©2004-2024 ICP备案号:蜀ICP备05003493号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华律网提示: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华律网投诉入口反馈,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