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律师

  • 执业资质:1110120**********

  • 执业机构: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刑事辩护房产纠纷婚姻家庭工程建筑法律顾问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实际购房人需要提供支付房款等证据证明其为所有权人吗?

发布者:高攀律师|时间:2019年05月06日|分类:期货交易 |396人看过

    问:实际购房人需要提供支付房款等证据证明其为所有权人吗?

答:基于不动产的公信力,法律上一般推定不动产权属证书上载明的登记人是产权人。在以他人名义购房的情况下,实际购房人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为真是的购房人,且能够证明购房款由其支付,则可确认其为房屋的实际所有人。

案情简介: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2)沪一中民二(民)终字第2221

原告(被上诉人)廖皖某与被告(上诉人)林某系兄妹关系。20033月,案外人安某出资购买上海市浦东新区锦路房屋(以下简称系争房屋)。同年11月,该房屋权利人登记为被告林某。20091215原、被告及安某、廖江某共同签署关于家庭财产信托的确认协议,约定系争房屋房产为廖皖某海天花园520520万元美金与廖江某置换,产证登记人为林某,实际产权人为廖皖某,双方同意适当时候办理过户手续。该房初始金额出资人为安某”。现因原告无法办理系争房屋变更登记手续,遂诉至法院。

原告廖皖某诉称,系争房屋最初由安某(原告的弟弟、被告的哥哥)20033月全额出资购买,由于购房时安某不在上海,故以被告的名字登记。2004年,安某以系争房屋与廖江某(原、被告的弟弟)置换了上海市长宁区黄金城道9949402室的房屋。廖江某取得系争房屋的物权后,与原告置换了原告所有的上海市海天花园5205室房屋,同时原告另行支付廖江某房屋差价20万元美元。此后,直至本案起诉时,系争房屋一直由原告控制与居住,产权证原件与房屋钥匙也由原告保管,系争房屋的公共事业费、物业管理费等也由原告支付。而被告仅为形式上的权利人,从未在系争房屋居住。20091215日,原、被告与安某、廖江某就各自名下的资产归属共同签署了关于家庭财产信托的确认协议,其中第5条涉及本案系争房屋,之后被告从未对系争房屋的权属提出异议。2011年年底,原告因生意需要多次要求被告将系争房屋过户至自己名下,遭被告拒绝。原告遂起诉要求(1)确认系争房屋为原告所有;(2)判令被告将系争房屋变更登记至原告名下。被告林某辩称,房屋权利人的确认是要式行为,登记是唯一效力,在没有其他约定的情况下,系争房屋在法律上的权利人为被告。如双方都不能切实履行关于家庭财产信托的确认协议的义务,则其效力待定,故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裁判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本案中,原、被告双方均认可系争房屋由案外人安某出资购买,权利人登记在被告林某名下。该房屋在数年内曾几经置换,200912月由原、被告及案外人共同签署的关于家庭财产信托的确认协议中对系争房屋的权属已明确作出书面约定,该份协议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与法不悖,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现原告要求被告按协议内容履行,主张系争房屋归自己所有,并无不当,应依法予以支持。

浦东新区法院根据《物权法》第15条、第23条的规定,判决(1)系争房屋归原告廖皖某所有(2)被告林某应于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协助原告廖皖某将系争房屋的产权变更登记至原告廖皖某名下。

宣判后,被告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上诉人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于200912月与被上诉人及案外人共同签署的关于家庭财产信托的确认决议中第5项约定其名下的系争房屋实际产权人为被上诉人的内容,上诉人应当有正确理解。之后,上诉人也未以欺诈为由主张过撤销该协议,故上诉人以此来证明其受到欺诈及关于家庭财产信托的确认决议第5项内容是虚假的抗辩理由,依据不足,不予采信。关于家庭财产信托的确认决议是当事人之间确认房屋权利归属的有效证据,上诉人虽持有登记在其名下的系争房屋的房产证,但其仅是名义产权人,原审法院认定系争房屋权利人为被上诉人并无不当。

上海一中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裁判思路

受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以他人名义买房规避国家政策的现象日益增多,房屋的登记权利人与实际权利人不一致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发生纠纷后,实际权利人通常会依据其与名义购房人签订的协议,要求对房屋进行确权。正确认识不动产登记簿的性质,准确认定协议的效力,查清房屋出资情况,以合理确定权利的归属,是处理该类案件的基本思路。

1.不动产登记簿的性质分析

《物权法》第6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14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16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

一般认为,不动产登记簿,是指由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据法定程序和标准制作的,用以记录不动产标示及其上物权状况并由登记机构管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根据物权法的上述规定,不动产的权属情况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内容为准。就效力而言,不动产登记簿具有推定力和公信力。所谓不动产登记簿之推定力,也称登记推定力,是指在发生不动产权属争议的情况下,除非有相反证据证明登记簿的记载确有错误,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人将被推定为实际权利人拿所谓不动产登记簿之公信力,是指物权法》确立的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制度,即善意第三人相信不动产登记簿的内容,认为登记的权利人是不动产物权的真正权利人,以合理价格从登记权利人处受让了该不动产,并依法进行了不动产过户登记,该善意第三人依法取得该不动产物权,不受不动产登记权利人并非真正权利人的影响。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物权状况可能与真实的权利状况不一致,不动产登记簿并不具有绝对的证据力。在审判实践中,作为证据的不动产登记簿,只具有推定的证据效力,首先应把不动产登记簿作为真实的来对待,如果异议方提出反证,证明登记簿上的记载确有错误,该记载就应当被推翻,法院应当直接根据反证认定争议财产的物权归属。本案的发生即为典型情况,系争房屋登记在被告名下,但房屋购买时由案外人出资,在原、被告及案外人共同签署的关于家庭财产信托的确认协议中对系争房屋的权属也明确作出了书面约定,确定该房屋实际权利人为原告,因此推翻不动产登记簿的关键便是该协议行为是否有效。

2.隐名购房协议的效力认定

隐名购房协议本质是协议双方关于房屋所有权归属于实际出资人的约定,对其效力可以依据合同法关于合同效力的相关规定予以认定。

(1)隐名购房协议有效的一般要件。一般情况下,隐名购房协议有效需要具备如下一般要件:第一,协议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代持房屋的,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第二,协议内容不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如协议存在《民法通则》第58条和《合同法》第52条有关合同无效的内容,则该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如实际出资人为了逃避债务,意图转移财产的;实际出资人贪污、受贿,为了逃避追查隐秘财产的等。第三,协议中必须有关于房屋归于实际出资人或他人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真实,反映当事人内心的效果意思,即真实表达出房屋登记权利人并非实际权利人,登记权利人仅为代持的意思。该意思表示还应当自由,不应存在被欺诈、被胁迫和乘人之危等情况。就本案而言,各方当事人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协议的内容也不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规定的情形。就协议的内容来看,已经明确表达“产证登记人为林,实际产权人为廖皖某”等内容,符合般有效要件的要求被告虽表示其受到欺诈但未能提供任何证据证实,法院没有才信

(2)隐名购房协议的内外效力。隐名购房协议并不具有物权效力,也不能直接引起物权变动,其效力主要体现在内的效力上第一,隐名购房协议对不具有物权效力。根据《物权法》第9条的规定,我因采取的是登记生效义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即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动产物权变动原则登记完成为生效要件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可分为三类:一是物权种类的例外,即法律确规定某些不动产物权种类的变动不实行登记生效原则;二是导致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例外,法律行为的法律事实直接导致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物权变动法律事实发生时生效三是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仲械委员会等有权机关的法律文传、征收决定可以直接变动物权。隐名购房协议不属上述类情况,在效力上其不具有物权效力,不能直接引物权变动。第二,隐名购房协议的对内效力。通常来说,隐名购房协议会对房展的使用与管理、物收费的缴纳等作出约定,在性质上类似于委托合同。其内部权利义务一般呈现如下样态登记产权人负有根据实际权利人的令管理,处分标的房屋的义务;实际权利人享有对标的房屋的最终收益权,豋记产权人对外享有对标的房屋的收益权,但应将收益转交实际权利人或按实际权利人指令支配;登记产权人负有根据实际权利人的主张将房屋所有权登记转移至实际权利名下的义务,在实际权利人提出主张,且不侵犯第人利益,不违背法律、政策规定的情况下,登记产权人应将房屋所有权转让给实际权利人。本案中,原告多次要求被告将系争房屋过户至向己名,遭被告拒绝,故提起诉讼,其所依据的正是该协议第五项,要求确认系争房屋归其所有引要求被告协助办理过户手续。

 

来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裁判思路与裁判规则》王林清 郭燕枝 杨心忠著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