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律师

  • 执业资质:1500120**********

  • 执业机构:重庆达能律师事务所

  • 擅长领域:合同纠纷婚姻家庭侵权债权债务房产纠纷

打印此页返回列表

民间借贷中个人责任和企业责任的司法认定

发布者:刘彤律师|时间:2019年10月09日|分类:债权债务 |476人看过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3条规定:“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企业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出借人、企业或者其股东能够证明所借款项用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人使用,出借人请求将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列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个人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出借人请求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循名——名义上的借款人必须承担还款责任

    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身份上具有特殊性,既能以自己名义签订合同,又能够以企业名义签订合同。如无特殊事由,不论是以其自身名义订立的借款合同,还是以企业名义订立的借款均是有效的合同。因此,出借人自然可以依据合同,向另一方合同当事人主张权利。无论名义上的合同当事人是企业还是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人,无论名义上的合同当事人是否为实际的借款使用人,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和出借人的合同权利都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借款合同中名义上的借款人必须承担还款责任。

2、 责实——实际上的用款人也须承担责任

    但在名义借款人和实际用款人脱节的情况下,如果仅仅要求名义上的借款人承担还款责任,则极有可能出现名义借款人无力偿还,实际用款人逍遥法外,出借人权利无法保障的不公现象。

    因此,如果能够证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企业名义签订借款合同后,所借款项个人使用的,法院可应出借人的请求将该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列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如果能够证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个人名义签订借款合同后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借人可请求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

3、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3条第1款规定,如能证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企业名义借款却个人使用的,出借人可请求法院将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列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那么,在何种情形下应将其列为共同被告,何种情形下应将其列为第三人,从条文本身来看,尚不明晰。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23条第2款规定,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个人名义借款后,将借款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借人可请求企业与个人承担共同责任。但“共同责任”并非严格法律术语,其指代的是连带责任,按份责任抑或补充责任尚不明晰。

    此外,司法解释的该条规定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其理论基础何在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例如,以个人名义借款企业使用的,或相反情形,能否认为实际使用者和名义借款者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出借人从而适用代位权的相关规则?或者,以个人名义借款供企业使用的,能否适用隐名代理的披露规则?从规定本身来看,代位权规则、隐名代理的披露规则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与司法解释第23条的规定并不完全相同。

0 收藏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亲办案例等信息,由会员律师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华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