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篮打水一场空
——“王宝强马蓉案”一审点评
易胜华
娱乐圈和法律圈都高度关注的“王宝强马蓉离婚案”,历时一年半之久,上半场终于结束了。一审法院的判决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判决离婚),又有一些意犹未尽(未处理财产部分)。
先说说意料之中的事情:关于离婚。
这场离婚大战可能是有史以来关注人数最多、最透明、最狗血的。中国法院每年受理的离婚案件数量,是所有诉讼案件中占比最大的,在某些基层法院,甚至占了一半的受理案件比例。离婚的夫妻中,名气大、职位高的人也有很多。为什么这起案件引发了这么大的关注呢?
王宝强先生以其朴实、憨厚、善良的公众形象深入人心,其自曝家丑的做法引发了广泛的同情。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这起涉及当事人隐私的案件,成为互联网最劲爆的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几年前另一起涉及当事人隐私的“李某某强奸案”,也是引爆了整个互联网。
判决离婚是意料之中。无需律师代理,无需任何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都能得出这样的结果和结论。为什么必然发生的结果,法院却让双方当事人和吃瓜群众等了一年半之久呢?对围观群众来说,等待是漫长的。对于身处其中的当事双方而言,等待却是非常痛苦的。
首先,中国的离婚率太高,法院对于离婚案件的处理原则是,为了家庭的稳定,为了避免当事人一时冲动,对离婚案件基本上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某些法院有一个不成文规定:第一次起诉离婚,如果法院调解不成,原则上一律驳回。半年后再起诉,证明感情确实破裂,可以判离。
这样的司法习惯,有其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婚姻,保护了家庭。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造成了当事人巨大的精神痛苦,导致了一些悲剧发生。
王马案迟迟未决,更多的原因在于:案件影响力太大,而且案情特别复杂。
一方出轨导致的离婚案有很多,但公开自我曝光的不多。名人不惜名誉,不考虑对子女的不利影响,在公开场合自揭伤疤的做法,这是极其罕见的。如果有这方面的证据,直接提交给法庭就好了。为什么要闹得沸沸扬扬呢?
离婚案件中最不好举证的,就是出轨。民间意义上的出轨和法律意义上的出轨,有着天壤之别。在老百姓的观念中,言语暧昧、动作亲昵、联系频繁等,都是“出轨”的表现。而婚姻法规定中的出轨,是指“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这个证据标准是很高的,一般情况下,几乎无法取得此类证据。
因此,在“王马案”中,一审法院仅认定女方与他人“存在婚外不正当关系”,确认夫妻感情破裂,判决离婚。另一方面,法院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马蓉与他人同居”,驳回王宝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实事求是地说,王宝强自曝家丑,为自己争得了舆论一边倒的支持,对法院认定女方的“婚外不正当关系”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判离是必然的结果,王宝强自损的做法除了在名誉上与女方同归于尽,并未在案件结果上有明显帮助。
离婚案件的三大焦点是:是否判离(调离)、抚养权、财产分割。除了毫无悬念的判离,法院在抚养权方面采取的是“一人一个”的常见折中方案。这就意味着,王宝强在抚养权争夺战上并未占有优势,与马蓉打了个平手。
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方面,法院的处理方式是“悬而不决”。这既是中国式审判的“智慧”,也是本案的特点决定的。
王宝强先生自曝家丑的目的,决不是为了离婚,也不是为了子女的抚养权。离婚是必然的结果,无须自伤。即使认定女方出轨,在法律层面上也不影响其行使监护权(法院一审判决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宝强的自损行为,目的在于分割共同财产时的有利地位。
然而,一审法院认为女方与他人同居的证据不足,并驳回王宝强的索赔请求。这就意味着,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王宝强和马蓉的地位是平等的。之所以暂时未分,是因为“线索较多、争议较大”。悬而不决,是因为财产的数量、产权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分配份额问题。也就是说,在夫妻共同财产分割方面,王宝强也没取得优势地位。
值得王宝强欣慰的是,在马蓉诉其名誉侵权案中,法院驳回原告请求,认为声明内容基本属实。法院的这个态度,与判离认定马蓉“存在婚外不正当关系”是吻合的。当然,这种“婚外不正当关系”是否是“性关系”,还值得推敲。证明婚外性关系,要取得直接证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有直接证据,证据的合法性也是个大问题。窃听、偷拍、破门而入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
总的来看,王马案一审判决,男女双方打了个平手。当然,在舆论场上,王宝强是大获全胜的。只是,这种胜利的意义何在?未来的某一天,父母双亲面对孩子的质问?
本案并未落幕。在离婚和抚养权方面,双方仍有上诉权,而且上诉的可能性较大。在财产分割方面,还有挺长的路要走。另一个关键人物(宋喆)也许有话要说。
无论如何,我仍然希望,这一出闹剧能够以和解的方式结束。不只是好聚好散,不只是为了孩子。就让我们对婚姻保留一些幻想吧。
2018年2月11日 北京